拼图003 萨伊定律
1788年,有一位名叫让·巴蒂斯特·萨伊(Jean-Baptiste Say,1767—1832)的法国商人读到了斯密的著作。萨伊是一个纺织商人,在1803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政治经济学概论》,这本书在许多方面把斯密在26年前所写的问题作了概括与澄清,但在结构与认证上更加清晰了。此外,他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其中就有著名的“萨伊定律”。
萨伊在自己经商生涯中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在商业活动中,最简单的是把商品生产出来,而比较困难的是销售商品。萨伊认为一种商品在生产出来以后,就会为其他的商品创造市场,因为当商品生产出来以后,生产者就急着要把商品卖出去,唯恐商品在自己的手里贬值。而当商品被出售以后,商人就急着把自己手里的钱花出去,因为他又唯恐货币在自己手里贬值。这种想法虽然听起来没有问题,但并不能解释为什么销售是如此困难。
萨伊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当太多的生产手段被用来生产某一种产品,而其他产品的生产却不足时,就会发生供给过剩的问题。说得再清楚一些,这意味着货币本身并不是问题,货币在交易中不过是瞬时的媒介,说到底,市场交易的实质还是产品与产品的交换。至少,他所见的情况就是如此。“供给自动创造需求”——这就是萨伊定律的核心理论。
萨伊定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解释了刺激供给能够促进长期的经济增长,并且也说明了为什么用缩短每周工作时间来解决失业的办法从长远来看是行不通的。比较神奇的是,这个理论从正反两面来看似乎都是可行的,你可以说通过发放货币来刺激供给,也可以说通过刺激需求来增加供给。但是,萨伊定律在解释经济的不稳定性方面则不怎么准确,因为它在剔除一些长期的潜在未知因素的同时,又完全忽略了许多短期的复杂因素。
纵观整个经济学史,争议最大的经济学家莫过于萨伊了。李嘉图称他为“大陆著作家中首先正确认识并运用斯密原理的人”,他的功绩“大于所有其他大陆著作家的全部功绩”。马克思则认为,他是法国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在现代,凯恩斯经济学的建立是从批判萨伊定律开始的,而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供给学派又把萨伊定律奉为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