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完善
(一)以新兴产业为关键抓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革命必然引发产业革命。新一轮的科技革命是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为代表,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量子信息技术以及生物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通过这次技术革命,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以及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纷纷布局的战略高地。《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根据规划,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42%。新兴产业的发展融合了新能源、新材料、新科技等创新元素,代表着技术突破和市场需求的重点发展方向,其辐射带动力强,是江苏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实现引领型发展的关键,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二)以重大项目为牵引铸就现代产业核心竞争力
建设现代产业不仅要发展新兴产业,更要着力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现代产业应当具备核心竞争力,拥有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对内能够解决产业的痛点问题,对外能够抵御技术封锁和贸易壁垒。2020年江苏省《年度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拟立项项目》确定了包括车联网、量子通信设备、5G通信、生物分子、细胞治疗、新材料、节能汽车、节能环保、机器视觉与智能制造等领域在内的共42个专项资金项目。2019年专项资金共确立了5G通信、智慧制造、航空、环保新材料、特高压智能电网、氢能、储能等领域的26个项目,其中两个超10亿元先进制造业项目落户无锡惠山。2019年江苏省重大产业投资项目共计130个,其中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70个,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29个)、高端装备(14个)、生物技术和新医药(8个)、新材料(5个)、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14个);先进制造业20个,在汽车(4个)、装备(6个)、冶金(2个)、高端化工(3个)以及轻纺(5个)等领域进行布局;涉及现代服务业共计35个,包括现代物流(9个)、健康养老(3个)、休闲旅游(5个)、创意文化(5个)、金融服务(3个)、商务商贸(3个)以及信息服务(7个)。从这些重大项目的投向力度和重点可以看出江苏省对于推进和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高度关注,同时这些专项项目中的科技创新成果无疑将铸就产业体系的核心竞争力。
(三)以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发展驱动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协同发展。传统产业是江苏的优势产业,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苏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因此,根本上应从供给侧去推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一方面应针对产能过剩产业,淘汰落后产能,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改善供给质量,增强有效供给能力;另一方面应针对传统产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推进产业整合,节约成本及资源,使更多的资金、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投入优势产业及其相关企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江苏省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按照“调高调轻调优”的思路,通过财政扶持、扩大国内需求、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推进战略重组等方式,化解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时注重以市场为导向,顺应市场需求,发展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好的产业,如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及软件、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这些产业近年来发展很快,保持了30%左右的增长速度。此外,通过强化自主创新,在关键技术研发和关键设备制造上取得重大突破,使江苏新兴产业领域能够有效避免“高端产业、低端环节”的问题。江苏省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转移推动石化、冶金、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发展,使“夕阳产业”重新焕发生机。
(四)以良好的创新环境保障产业体系建设
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发展实体经济、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前提和有效保障。江苏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部门协同和各级联动,推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汇聚到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大潮中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以更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系统创新链,完善普惠性支持政策,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行有利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财政税收政策,建立和完善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体系。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和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加快建设多层次制造业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