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职院校资源配置改革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重要改革目标之一,也是由高等教育任务的变化所决定的,要着力解决高等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不够协调的问题,核心就是通过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展高等教育,从而助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已由规模扩大、数量供给为主步入以提高质量和发展水平为主的新阶段。提高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能力与水平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此次高等教育改革与之前相比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强调的是综合改革而不是改革的综合,应该以核心改革带动其他方面的改革。

制约高校改革的关键因素是资源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是以开展高等教育活动为目的而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教育资源配置的目的就是通过组织制度安排和管理运作协同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效用及服务水平。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职院校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起到了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着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的重要职责。然而有研究表明,2007年以来,高职院校办学过程中资源配置不合理、办学效益不高、人才培养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等,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形象和声誉,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有的高职院校甚至出现“投入越增长,负债越严重,资源越匮乏”的现象,办学投资绩效无法估算。2014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文明确指出,高等职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注重绩效,积极开展绩效评价,将绩效理念和绩效要求贯穿于高职教育全过程,体现目标和结果导向。正确理解“绩效理念和绩效要求贯穿于高职教育全过程”的精神,关键在于理解绩效结果是否发挥了其特有的不可替代的功能,以及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由于绩效结果与过程紧密相关,如果在高职院校办学过程中其资源配置结构偏离了人才培养目标,那么即使规模再大,发展再迅速,也是无效发展,甚至是对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的浪费。因此,关注高职院校资源配置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和高职院校资源配置效率是否实现了最优化就成为高职院校深化改革的关键。

然而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在资源配置上依然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资金来源单一。公办高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政府是大学最为关键的资金来源,其他资源渠道有限,市场机制还没有在财力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成本分担中学费标准增加幅度有限,高等学校的经费状况仍不容乐观。我国在2012年加大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当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2万亿元,实现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4%的目标,达到4.28%,但离世界平均水平7%还有一定的差距,高职教育本身属于实践性教育,实验、实习和实训占据教学的很大一部分内容,所以教学条件要求较高,和其他类型的教育相比,其办学成本更高,而目前高职教育的财政拨款十分有限,教育经费的短缺阻碍了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

二是政府政策具有单向性。政府对高校的投入(资源配置)除基本经费按照“人头费”进行核算外,大学发展的经费是以各种专项经费的名义下达,是以“任务”模式进行管理,强调完成目标,并按照政府单方面的“预设目标”进行资源的配置,其政策是一种“单向”政策,即只考虑政府的宏观效益目标,未充分考虑高校的实际需求、发展的战略规划以及特色、绩效成果及其影响效益因素等。而且地方高校的财政经费是地方政府拨付,地方政府收入的水平直接决定高校经费的多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省份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水平有很大的差距。

三是未充分满足高校的诉求。在资源配置中,忽视了高校的诉求与目标。政府希望通过资源的调配实现国家的宏观布局,实现政府的要求与目标,同时希望资源可以有效利用;而高校则希望资源按需配置,在学术自由、高校自治的前提下,满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功能。

为此,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的重要职责,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把各级政府投入的有限资源管理好、利用好,产生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基于此,本书探讨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投入且区域发展不均衡的背景下有效配置河南省地方高职院校资源,不断提高其投入产出效率。这也是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省份的一项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