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基于包络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根据2019年度河南省70余所地方高职院校资源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算以考察有效性,将生产率变化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动态考察近年来中国各省份地方高职院校发展的动力来源,进而对河南省地方高职院校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最终结论。本书提出如图1-1所示的总体研究框架。该研究框架的基本逻辑是: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高校资源投入产出效率的测度模型,采用2019年度数据对高校办学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算;其次,重点对河南省地方高职院校资源效率进行比较分析,考察并总结影响科研投入产出效率的各种因素,揭示本书的政策含义,并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本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主题,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以“善治”为目标取向,立足基础研究,结合数据模型分析和比较分析探求河南省地方高职院校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的路径,以实现以下目标:
第一,厘清我国地方高职院校资源配置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为转换政府职能、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提供理论指导。
图1-1 本书的理论研究框架
第二,开发适合我国省域地方高职院校资源配置的测度、评价、诊断的模型和应用软件,为我国地方高职院校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提供改革建议和决策辅助工具。
第三,将理论研究、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为河南省地方政府提供理论启示和未来改革方向。
本书拟采用三维视角切入,分3个研究模块进行研究:
模块1:高校资源配置投入产出指标选取问题。本书拟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高校资源投入和产出指标选择进行改进,通过变量转换使最后提取的主成分为原始变量,解决了传统主成分分析法无法根据评价结果对原始变量进行改进的问题。现有为数不多的关于高校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文献中,投入产出指标定义值得进一步商榷。在使用DEA模型进行研究时,指标的选取至关重要,指标的失当将直接影响效率值和分析结果。但在目前已有的对于地方高职院校资源效率的实证研究中,投入指标的设定尚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如Wang K.-L.(2003)仅将资本投入作为高职院校资源投入的衡量指标,忽视了人员投入指标会影响分析结果;在Wei David Zhang(2005)的研究中,除劳动力与资本投入外,研究者特别以信息投入作为第三项投入指标。对于产出指标的选择,我们结合地方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选取了教育教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传播知识和服务社会能力作为产出指标,为科学、合理地实证分析中国地方高职院校资源配置效率打下了基础。
模块2: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河南省地方高职院校资源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算与比较,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高职院校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借助河南省地方高职院校数据样本,采用DEA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法,系统测度和比较各省份DEA效率值的变化情况。
模块3:河南省地方高职院校资源配置改革。依据理论研究设定的假设,对全国地方高职院校DEA有效值和回归分析进行深入探讨,并形成体系化的制度设计与改革方案,与前述模型共同进行实验验证,通过挖掘、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实验追踪调查资料,对修正理论假设和模型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