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工业以太网通信模型
工业以太网协议在本质上仍基于以太网技术,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均采用了IEEE 802.3标准,在网络层和传输层则采用被称为以太网“事实上的标准”的TCP/IP协议簇(包括UDP、TCP、IP、ICMP、IGMP等协议),它们构成了工业以太网的低四层。在高层协议上,工业以太网协议通常都省略了会话层、表示层,而定义了应用层,有的工业以太网协议还定义了用户层(如HSE)。工业以太网的通信模型如图1-2所示。
图1-2 工业以太网的通信模型
工业以太网与商用以太网相比,具有以下特征。
(1)通信实时性
在工业以太网中,提高通信实时性的措施主要包括采用交换式集线器、使用全双工(Full-Duplex)通信模式、采用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提高质量服务(QoS)、有效地应用任务的调度等。
(2)环境适应性和安全性
首先,针对工业现场的振动、粉尘、高温和低温、高湿度等恶劣环境,对设备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业以太网产品针对机械环境、气候环境、电磁环境等需求,对线缆、接口、屏蔽等方面做出专门的设计,符合工业环境的要求。
在易燃易爆的场合,工业以太网产品通过包括隔爆和本质安全两种方式来提高设备的生产安全性。
在信息安全方面,利用网关构建系统的有效屏障,对经过它的数据包进行过滤。同时随着加密解密技术与工业以太网的进一步融合,工业以太网的信息安全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
(3)产品可靠性设计
工业控制的高可靠性通常包含三个方面内容。
1)可使用性好,网络自身不易发生故障。
2)容错能力强,网络系统局部单元出现故障,不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
3)可维护性高,故障发生后能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通过维修使网络及时恢复。
(4)网络可用性
在工业以太网系统中,通常采用冗余技术以提高网络的可用性,主要有端口冗余、链路冗余、设备冗余和环网冗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