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放学路上,与孩子聊什么
史家教育集团(革新里校区)
田文青
“老师,放学路上孩子总是自己一个劲儿地往前走,也不愿意跟我说话!”
“回家的路上,我问她今天学什么了,老师讲什么了,她总是不愿意跟我说。”
“他跟爸爸总有说不完的话,我一问他聊什么呢,他就闭口不谈。”
家长每次想跟孩子聊天,跟孩子聊某方面的内容,那其实表明了家长潜意识里最重视孩子这方面的培养,最期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内容和方式是要不断转变的。家长总是在孩子放学时,迫不及待地希望从孩子口中得到自己最关心的问题的答案,但可能从来没有思考过孩子最想跟家长聊些什么,也不知道聊什么内容才是真正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的。放学路上与孩子聊什么有可能会影响到家长与孩子的关系。那么,家长应该跟孩子聊些什么?又要注意些什么呢?放学路上与孩子聊什么有这样三个原则。
坚持开放性
一天晚上,我们班小妍的妈妈给我发来微信,语气十分着急:“老师,孩子最近在学校是发生什么事情了吗?我接她放学的时候她总是不愿意跟我说学校的事情,甚至到家了我再怎么问,她也不说。”我耐心地询问了家长以前在接孩子的时候会问小妍一些什么问题,然后我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在小妍进入中年级后,她的妈妈更加重视学习成绩,所以总是在接到孩子的第一时间就会询问孩子一天的学习情况或是考试情况,这往往是包括小妍在内的大多数孩子不愿意听到的。家长忽略了孩子已经在学校学习了整整一天,这时候询问成绩会无形中增添孩子的压力。于是我给提出了解决方法:“明天再接孩子放学时,让孩子发挥主动性,最好是孩子愿意聊什么,您就跟着聊什么。”经过小妍妈妈的调整,几天后小妍又愿意与妈妈手拉着手,有说有笑地往家走了。
所以说,比起给孩子增添压力,让孩子说出自己最想和家长交流、最希望表达出来的内容尤为重要,孩子最想表达的内容往往是一天中让他最开心或是最难忘的内容,孩子通过回忆、表达的方式,再次获得快乐的体验。
注重针对性
“老师,您知道吗?我不喜欢爸爸接我,我喜欢让奶奶接我!”我们班的涵涵噘着嘴跟我说。“哦?为什么?”“因为爸爸总是板着脸,一放学就批评我,不是说我邋遢,就是质问我学习是不是没认真!奶奶不一样,即便我犯了错误,奶奶也总是在鼓励我。”通过孩子的几句话,我知道了涵涵爸爸身上的问题,他见到孩子总是批评和唠叨,这不是教育孩子的好办法。
交流的重点要放在能帮助孩子更好成长,或是能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内容上,并且注意说话的态度和语气。在孩子的习惯或性格出现问题时,家长要多一些理解和倾听,少一些唠叨和说教。听听孩子的真实想法,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在一段时间内,每天放学后都针对这个问题与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孩子重视这个问题,从而向好的方向发生转变。
现在,涵涵爸爸在接孩子的时候总是先调整好自己的表情,用微笑面对孩子,我也再没有听到涵涵“抱怨”爸爸的话了。
发挥正面性
在与孩子、家长相处时我发现一个现象,如果家长的语言和对待生活的态度总是消极和不满的,那么孩子也会消极表达,遇到一点小事就会不开心。所以要发挥正面性,从放学见到孩子开始。在与孩子交流时,不要经常问一些“有没有受欺负”“今天是不是不开心”之类的问题。因为家长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自然流露出来的焦虑和负面情绪会影响到孩子。经过家长过多的消极暗示后,孩子也会像大人一样用消极的语言来宣泄自己的紧张、不满和不开心,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不利的。比如我班小安的妈妈就很会和孩子聊天,接孩子时问小安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有意义的:今天有没有什么开心的事情跟妈妈分享?你今天有没有回答老师或者同学们的一个问题?你今天有没有提出一个很难的问题?今天跟哪个好朋友玩儿了?其实,怎样发挥正面性是没有统一模式的,家长要根据孩子具体的状态、心情和情景来选择有利于孩子发展的话题。
接孩子的路上,多一些开放式的提问,多一些正面鼓励,再多一些耐心,去聆听孩子的内心。在短短的放学路上,家长与孩子拥有了有效的亲子沟通,心与心的距离也更近了,何乐而不为呢?
点评
石增红
“沟通”一直是家庭教育中化解问题的方法,也同样是家庭教育经常出现问题的症结。田老师与家长分享了抓住“放学路上”这一碎片化、常态化时间的亲子沟通原则,满足了家长的需求,有较强的针对性。
另外,田老师结合实际问题及情景为家长推荐的沟通方法简单、易操作,有较强的实用性。不仅仅适合“放学路上”这样的时间,也为其他场景的沟通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方向,解决了家长的困惑,让“沟通”真正架起家长与孩子心与心交汇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