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诗鉴赏(全三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白沟

宝符藏山自可攻,
儿孙谁是出群雄?

幽燕不照中天月,
丰沛空歌海内风。

赵普元无四方志,
澶渊堪笑百年功。

白沟移向江淮去,
止罪宣和恐未公。

这是一首杰出的咏史诗。白沟系河名,在今河北省,是当时宋、辽界河,故又称界河。刘因辞官不就,长期生活在白沟河畔,目睹昔日宋、辽的界河,感叹宋朝亡国的惨痛,写下了这首诗。

刘因生活在元初,眼见蒙古贵族对南宋攻伐掳掠所造成的“数千里间人民杀戮几尽”(《静修文集》卷十七)的局面,感慨系之。

全诗八句分为两层意思。前四句借春秋晋国赵毋恤继承父志、伐灭代国、开拓事业的故事(见《史记·赵世家》),感叹宋太祖虽有收复幽、燕之志,却无有雄心壮志的儿孙,致使其“才到中天万国明”(赵匡胤《月诗》)的统一抱负化作泡影;慨叹幽、燕沦陷三百有年,赵匡胤徒然模仿刘邦唱《大风歌》,而无镇守四方的“猛士”。后四句意谓宰相赵普本无收复失地的壮志,可笑屈辱的“澶渊之盟”竟成了“百年功”;后来,金邦强盛,宋室被迫南渡,江淮成了宋、金国界,这不能单单归罪于宋徽宗无能,而是因为宋统治者代代奉行对外妥协投降的路线造成的。诗人直接评述,揭示赵宋因妥协投降导致覆亡的教训。

这首诗在写作上有独到之处:一是含蓄深沉,巧用反衬、比喻。起句用赵简子“宝符藏山”的典故,隐喻衬托宋太祖开创的北宋始终未能收复幽、燕;用空唱《大风歌》比喻北宋无人巩固边陲,引导读者一路思考。接着议论评述,但不把兴亡的教训直接说出,而把讽刺和评论融在对史实的高度概括叙述之中,让读者品味体会其中的深刻意蕴。二是用典贴切,对仗工整。特别是诗人把典故妥帖地融入对仗中,无刻露局促之态。

(孙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