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养育不焦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孩子乖张暴躁,是因为父母缺乏原则和底线

读者丽丽向我求助:“周周,我的儿子经常发脾气,不是把碗打碎,就是把书桌打翻,昨天直接把电风扇打坏了。我该怎么办?”

我问:“是发生了什么让孩子开始发脾气的?”

她答:“都是一些小事情,比如到饭点了,叫他吃饭,多叫几遍他就发火。每天晚上让他早点把作业写了,他也不高兴。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我批评他见到老师没有打招呼,大概是我们多说了几句,孩子突然就用手臂把一桌碗筷都掀到地上……”

我问:“孩子做出这样的激烈行为,你是什么感受?”

她答:“我很害怕,我担心他有心理问题。”

我问:“那你会怎么处理呢?”

她答:“我很生气,但又怕凶他后,他会变本加厉,所以什么都不敢做。你说我儿子是不是有心理疾病啊?”

我建议她先带着孩子去医院做个检查,排除心理疾病的可能性。两天后,她反馈给我,说孩子并没有心理疾病。于是我说:“孩子没有心理问题,很可能是妈妈自己没有力量,给到孩子的安全感不够。因为当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力量时,孩子的内在就会恐慌,行为就容易失控。”

孩子的安全感到底从何而来?

如果说人生真有什么起跑线,那么充足的安全感就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起跑线。有了这个,孩子才有行动力和创造力,以及在社会上才有竞争和拼搏的勇气。

那么,这个安全感到底从何而来呢?一个人最初的安全感,来自于健全的家庭、父母关系相对和谐、家庭环境比较稳定等。

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说,就是从满足温饱开始,这是最基础的生理安全,然后才是渐进到孩子的心理安全。比如给予孩子尊重和归属感。针对尊重和归属感这部分,很多人的理解是,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那么分水岭来了:到底这个无条件的爱长什么样呢?很多人并不知道。

不要把无条件的爱理解为溺爱

包括我在内,过去都曾以为无条件的爱就是倾其所有,把家里最好的都给孩子。

有些父母自己舍不得出去旅游,但为了让孩子多增长些见识、在朋友面前多些谈资,就把家里仅有的存款给了孩子。时间一长,有的孩子就会觉得父母为自己付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甚至发生过这样的事:有个孩子直接扔给父母一张透支了几万元的信用卡,告诉他们自己买了一辆几万元的山地车,他们要为自己埋单。

这就会出现两种后果,一种是父母心甘情愿为孩子买单,孩子对父母的表现很满意。

另一种情况就没这么融洽了。随着孩子无理的要求越来越多,父母担心孩子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于是拒绝孩子的要求。那孩子会有什么反应呢?孩子会很失望、很愤怒,继而理直气壮地指责父母不作为。而当孩子情绪越是激烈,父母就越容易妥协,第一是害怕孩子越演越烈,第二是害怕失去孩子。于是,再一次忍痛满足了孩子……

但是,当父母一次次通过掏空和透支自己去满足孩子外在的需求时,他们同时会很困惑:“为什么我的孩子变得欲壑难填?不满足他就翻脸不认人?”根源就在于,父母把溺爱当成了无条件的爱。

在家庭系统排列中提到,父母和孩子都应该在既定的位置上,父母永远是处在家庭主导地位的,有着不可撼动的权威。假如父母把权威拱手让给了孩子,孩子变成家里权力最大的人,这就会导致整个家庭的系统紊乱,对孩子来说这并不是福气,而是陷阱。无数溺爱的家庭之所以培养出不懂得珍惜生活和感恩的孩子,正是因为父母和孩子的位置互换了。

真正无条件的爱是什么呢?


其一,爱孩子本来的面貌。比如,你的孩子先天是小眼睛、黑皮肤,是矮小的、内向的,甚至有某些缺陷……你都应该接纳他,爱他。

其二,付出不求回报的爱。所谓不求回报的爱,就是在你能力范围内,不需要透支自己的精神和经济,也不建立在压抑自己和愤怒情绪之上的付出。


举一个例子,一对工薪阶层的父母,在面对孩子提出出国豪华游要求的时候,他会这样回答:“我知道你的朋友参加过豪华游,这的确很爽,很拉风。但是,我们家经济条件普通,负担不起这样的旅游。如果我勒紧裤腰带满足了你,我的心理会失去平衡,因为这超出了我的正常消费水平,所以我肯定会在其他地方向你索取些什么,以找回我的平衡。比如我要求你下次考到一百分,你的钢琴练习每天要增加一个小时等。但我估计你会不同意,那么我们很可能因此产生冲突。”

这样的回答,就是教科书式不带伤害地拒绝。孩子知道父母并非不想让自己快乐,而是权衡利弊之后,作出的理性回应。孩子不仅会理解父母的难处,还会感受到父母对彼此的尊重,可谓是双赢。

父母的底线,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在家庭里,即使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不能把所有权力都给孩子,而是要建立一根家庭规则的红线,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第一,制定必要的规则,并带领孩子执行。

比如,丽丽家就没有明确的规则,孩子可以随时和父母顶嘴,摔东西,因为他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这样是危险的,会导致孩子进入社会也无视规则,很容易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

家庭里的规则是安全防护网。规则可以少而精,但必须坚定去执行,违背了规则,孩子就要接受一定的惩罚。当然,惩罚是建立在理性范围内的,比如暂停今天玩耍的时间、写检讨书、去房间里独自冷静、取消一次假期旅行,等等。

而另一方面,当孩子执行了规则,父母要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

当孩子每次违反规则,都体验到了相应的惩罚,而执行规则能得到相应鼓励,他的规则意识就会逐渐建立起来了。


第二,父母对孩子的攻击坚决说“不”。

我们经常说,父母先要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孩子。

当孩子的行为威胁到父母的权益,比如攻击了父母、损坏了父母的用品,那父母都必须严厉批评:“首先,攻击和破坏都是非理性行为,需要杜绝;其次,父母是长辈,不允许你这样不尊重我们。”

很多人担心这样做会失去民主,其实真正的民主,并不是建立在孩子可以无视父母利益的基础上,而是懂得回馈父母同等的尊重和爱的基础上。

另外,当孩子知道家庭的秩序是建立在规则之上的,父母的爱是和某些原则并存的,他未来的换位思考和合作能力都会得到很大提高。

最后,当孩子习惯遵守规则,也习惯给予父母同等的尊重,他会通过父母的认同,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并因此获得家庭的归属感。

如此,他的安全感就逐步建立起来了。在未来的日子里,父母既无需讨好,也无需恐惧,就能赢得一个情绪稳定、充满力量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