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豪士歌
李白
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
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
我亦东奔向吴国,浮云四塞道路赊。
东方日出啼早鸦,城门人开扫落花。
梧桐杨柳拂金井,来醉扶风豪士家。
扶风豪士天下奇,意气相倾山可移。
作人不倚将军势,饮酒岂顾尚书期。
雕盘绮食会众客,吴歌赵舞香风吹。
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
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
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
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
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
解读
这首诗作于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李白避乱江淮之际,借歌颂“扶风豪士”这样一个形象,呼唤时代英杰的涌现,以期能够扭转江河日下、天地崩塌的大唐时局。当然,能与“扶风豪士”对饮高歌的李白,自然也是这时代英杰中的一位。
开篇四句交代了中原动荡的大背景:三月的东都洛阳,满是叛军战马奔驰扬起的风沙,城中百姓处在严酷而恐怖的“白色统治”之下。昔日酒肆林立、酒旗招展的天津桥下,无辜黎民的鲜血已经染红了洛水,曾经火树银花、繁华无二的洛阳街头,尸骸相枕藉,累累白骨相支撑。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动荡、残酷的战乱之一,安史之乱带给盛世和黎民的伤害,于此可见。
面对天下的动乱,李白当然不会无动于衷,他漫游河北,深入虎穴,最早感知了安禄山的不臣之心,只可惜当他将这一切禀报朝廷后,并没有引起统治者的重视,因而李白也只能选择独善其身,满怀悲愤与不甘,去往江淮躲避战乱。
就在李白对家国的前景和黎民的生计深深担忧之际,他遇到了这位“扶风豪士”,这就如同夜半三更迎朝阳,寒冬腊月得春光。从“东方日出啼早鸦”到“吴歌赵舞香风吹”十句,写的是“扶风豪士”在家中招待李白饮宴的情景,展现了二人的一见如故、意气相投。
从乱世中的“三月胡沙”“浮云四塞”,到相逢后的“东方日出”“山岳可移”,李白的心情之所以变得明朗,不仅仅是因为结识了“相逢意气为君饮”(王维《少年行》)的好友,更是看到了“安得壮士挽天河”(杜甫《洗兵马》)的希望!他回想战国的平原君、孟尝君、春申君、信陵君,他们都以善养士而知名,可是在李白眼中,他们的满座宾客,也比不过这样一位敢担天下大任的“扶风豪士”!
终于,越聊越投缘的李白与“扶风豪士”,在清江水畔的白石滩上,飞扬眉宇,拔剑而舞,脱帽露顶,放声大笑,一杯酒方下肚,一首歌又出口!歌中唱的是张良与黄石公结交的故事。张良是“汉初三杰”之一,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奇才,而相传他的本事来源于一位叫作黄石公的世外高人,后者被张良的态度打动,方才倾囊相授。
李白感于“扶风豪士”的豪爽,故而与他脱帽舞剑,以“清水白石”写照赤诚的交谊;李白倾慕“扶风豪士”的大节,故而为他饮酒作歌,以“张良黄石”称颂其济世的高义!从李白对“扶风豪士”的倾诉和赞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那个理想的自己隐隐浮现在李白的眼前!
影话
在《长安三万里》影片中,将这首诗放在李白与高适黄鹤楼分别之时,李白吟诵着“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这几句,乘船翩然而去。主要是因为这几句尤为应景,使得这一情节再度强化了二人“青春知己”的设定。
李白与高适这两位诗人,无论是真实的历史形象,还是影片中塑造出的艺术形象,其实在性格上都有不小的差别。高适正统端庄,稳重近乎木讷;李白逍遥随性,豪放略显癫狂——形成了很直观的视觉反差。但同时,这种外在反差背后却蕴含着相同的精神特质,那就是进取的时代精神、涌动的青春气息,这也是二人能成为知己的根本原因。
而“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三句,在片中正是这种进取的时代精神、涌动的青春气息极佳的注脚:尽管干谒不被人接纳,尽管写诗不被人认可,但眼前的这些挫折都不算什么,我们总会长剑一挥,我们终有扬眉吐气之时,那时一切成就就会如同清水中的白石一样,分明可见!这是对彼此的壮志和才华的高度自信!
“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则写出了知己之间的豪放爽朗:尽管面临分别,尽管不知前路如何,但一定要把最美的记忆留给彼此——脱帽露顶、杯酒下肚,这是友谊的爽朗;仰天大笑、放声而歌,这是人生的豪迈!
一对“俱怀逸兴”“胸有韬略”的“青年知己”在此刻分别,并将书写各自精彩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