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发现日本:69处日本现代建筑巡礼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大正五年 1916

No.03 函馆哈里斯特斯东正教堂
圣像一般的建筑

河村伊藏

地址:北海道函馆市元町3-13

交通:函馆站前电车站乘市区电车,在十字街电车站下车,步行15分钟

称号:重要文化遗产

函馆市西部、函馆山脚下,坐落着函馆区公会堂、旧英国领事馆(开港纪念馆)等众多近代建筑名作,甚至还有一座架设瓦顶的佛教寺院,这是日本第一座钢筋混凝土造寺院(真宗大谷派函馆别院,1915年竣工),真是令人赞叹不已。

其中,函馆最为人熟知的代表性建筑,便是函馆哈里斯特斯东正教堂。

基督教可分为天主教、新教等众多教派,这座教堂属于东正教。东正教将耶稣基督称为哈里斯特斯。这座建筑的历史可追溯至幕末时期,函馆开港后不久,在俄国领事馆内落成的建筑正是这座东正教堂的前身。教堂在1907年的一场大火中损毁,于1916年重建的教堂建筑保存至今。

建筑外观的亮点是白色的灰浆墙壁与其上方架设的透着铜绿色的铜板屋顶。另外,钟塔与多座圆顶的搭配使得建筑轮廓富于变化。俄罗斯教堂建筑中常见的圆顶,形状类似洋葱,但其实它是火球的象征。

教堂的设计者是河村伊藏,他是圣名为莫伊塞(Moisei)的神职人员,虽然不是建筑专业出身,但他设计了丰桥、白河等地的多座东正教堂。另外,河村还是建筑家内井昭藏的祖父。在浦添市美术馆(1989年)等内井的建筑作品中,塔都是非常重要的建筑元素,但追根溯源的话,他应该是从伊藏设计的东正教堂中获取的灵感吧。


存在于现世与天国的交界


进入教堂内部吧。内部沿袭东正教堂的基本形式,分为三大空间。

进入玄关后,类似前室的空间是启蒙所,上方架设着钟塔。后方是用于圣徒祷告的圣堂。圣堂的平面形状类似于切去四角的正方形,上面架设着穹顶天井。

圣堂后方的空间被称作至圣所,中央设有宝座,是司祭在举行仪式时使用的房间,即便是信徒也不能随意进入。

至圣所和圣堂之间立着圣障,形状类似屏风,上面装饰着描绘《圣经》故事的圣像。在东正教中,圣像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了解教堂文化的关键。

圣像被认为是无形的神在世间的投影,人们可以由此看到神的形态,如同一个从世间观看天国景象的窗口。另外,圣像还被比作道成肉身降世的耶稣基督。

A教堂全景。凸出于屋顶的钟塔与多座洋葱式圆顶使得建筑外观富于变化|B屋顶的细节|C灰浆白墙上的拱形、圆形装饰线条|D圣所的平面呈八角形,地板上铺着花席|E仰视圣所的穹顶天井|F位于圣所正面的圣障,由日本首位圣像画家山下里舞绘制

圣障则是作为代表来世的至圣所与代表现世的圣所之间的交界。另外,教堂本身也是现世人们感知来世的场所。原本无法看到的来世景象,人们可以以教堂为媒介观看并感知。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圣像与教堂的意义是相同的。

我比较感兴趣的一点是东正教的圣像被认为有别于美术绘画。圣像并不是个人创作,而被看作神在现世的投影。因此,圣像画家从不署名,而且如果画作损坏,也是在原画的基础上直接进行修复。相比艺术,圣像创作更类似于设计或房屋建造。


圣像破坏运动的终结


回溯历史,在8世纪的东罗马帝国,圣像作为一种偶像崇拜而遭到禁用、损毁。圣像破坏运动由此展开。

历经教会内部的对立冲突,圣像再度被接受,但随后又展开了多次圣像破坏运动。16世纪宗教改革后,脱离天主教的新教徒仍然排斥除十字架以外的圣像。圣像破坏运动在历史上不断重演。

建筑家矶崎新认为,近代艺术运动等同于偶像破坏运动(六耀社《矶崎新的建筑谈义04:圣维塔莱教堂》)。建筑的现代派正是如此,摒弃装饰,并试图否定建筑家进行造型设计这一行为本身。

如今这种现象依然存在。利用象征性外观吸引人的“地标性建筑”一次次受到批判,与此同时出现了以“不建造的建筑家”“未建造的建筑的重生”为题的杂志特辑。

建筑的形状会消失吗?矶崎在上面提到的书中反对了这个观点。

“被破坏或被否定后,会有更高级的圣像出现,如同一场永无休止的追逐。偶像破坏运动展开的同时,又会激起新一轮偶像狂热。”

也许正因如此,“圣像建筑”不会消失。眺望着函馆哈里斯特斯东正教堂简洁明朗的外观,我不由得产生了这样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