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大唐新学院
李隆基既然知道这些因为科举弊政过不了笙选和落榜的学子是日后动乱的不安定因素,当然要提前做准备了,设立新的学院,暂时也不会让现在二管六学受到影响,因为新的学院是以,律学、农学、工学、武学、医学、商学六学院。
前面说过唐朝有官学,统称二管六学,但是招收学生范围主要还是为了固化权利和阶级,例如弘文馆:隶属于门下省,主要招收皇亲、大臣的子孙,以及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崇文馆:隶属于东宫,主要招收皇亲、大臣的子孙,以及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国子学:主要招收三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子孙。太学:主要招收五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子孙。四门学:主要招收七品以上文武官员的子孙。书学:主要招收八品以下子孙及庶人通读者。算学:主要招收八品以下子孙及庶人通读者。律学:主要招收八品以下子孙及庶人通读者。
有些规律是历史沉淀形成的,李隆基当然不会去做王莽,现在一切的改革除了官邸法以外,其余都是在原规则和律法基础上,制定出比较符合当下形势的规则和制度。
当然官邸法也受到许多官员的喜欢,毕竟唐朝官阶封户田地代替俸禄一开始就存在巨大的弊端,造就不适应当下,官邸法对收入微薄官员来说总归是好事。
李隆基与郭元振、姚崇、卢怀慎最后商量的结果就是把招收招收八品以下子孙及庶人通读者的书学、算学、律学、工学、武学、商学、医学、农学成立大唐学院,学成授官最高不过八品。
这样的结果,官员当然高兴,因为基本没有动摇七品官员的利益。李隆基也非常高兴,大唐最空白区域管辖就是广大的乡里,这些学子将成为代替乡绅去治理乡里的官员,将皇权下放到了直接到了乡里。
武备屯营从某种程度遏制土地兼并,并且设置各道军镇,武备屯营土地所有权归各道军镇,经营权归各州折冲府改为武备营所有,每年上缴布匹和粮食是交到户部的军仓的。
但是每年考课包含,各州武备营校尉对屯营吾参事训练演练、屯营的水利建设、屯营各种合作工坊、牲畜养殖和粮食耕作,违法乱纪的处理都是需要专业官员配合,现在好了,直接先收一批。
官员素质和德行好坏,其实在于律法规矩能执行到位,大唐的律法只要能做到法不容私情,法不畏私威,还是能保证法典的公正公平。
几人商议之后,李隆基让中书尽快起草,门下省审议之后,就实施,一切费用由太仓和户部各自支取一半。制科的明法、算学、武学、医学按制正常开科。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唐一代是封建社会发展的全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且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统治阶级重视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官方医药机构规模宏大、制度完善,在中央设有太医署、药藏局等,历史上第一次把医学教育从中央推广到地方,形成了遍布全国的医学教育系统。
唐代官学主要有六学二馆,唐代的朝堂教育由经学、实科、职业三个门类组成,而以儒学为主要内容的经学教育是唐代官学教育的主体,以国子监下设的律学、算学、书学三学和太医署所组成的教育则为实科教育,职业教育主要有天文历法教育、兽医教育和卜筮教育等。
唐代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方式有生徒、贡举、制举和待诏四种类型,医学人才的选拔也基本符合此四种类型。
生徒指的是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生员,政府规定不论中央官学还是地方官学要对生员进行定时定项、比较频繁的考试。
在唐代各级经学校中的考试包括旬试、岁终试和毕业试。因明文规定,医学人才的考试、选拔仿明经、明法两科,所以医学考试也很频繁。
唐朝政府还制定了严格的医学人才选拔制度,医事制度在当时世界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并且在民间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医疗体系。
但是,毕竟医学人才较特殊,所以医学考试有其特殊性。医学生在学习期间考试分月试、季试和岁试,月试由医博士主持,季试由太医令、丞主持,岁试由太常寺丞主持。如果学生因为技艺超群,即可破格录取,留校,作为替补人员。
此外,还规定有淘汰制:其在学九年无成者,退从本色。除了理论考试外,还有实践考试,规定:凡医师、医正、医工,疗人疾病,以其痊多少,而书之以为考课这里的考课不是指考试,而是指考核其实践能力和水平。
可见,当时医学考试既严格又灵活。贡举是指在地方官学学习者,先在州县考试及格,再到京师经过太常寺考试,考试合格后录用的选拔方式。
李隆基批准以新学馆以宽进严出原则,设学生在学习期间考试分月试、季试和岁试,两年合格者,进入各军镇和部落羁縻府授官,并选拔其中优秀者为皇城待诏。
待诏指各类因才技应诏而未有正官、须待皇帝诏命者。在唐初,待诏作为内廷供奉的性质而存在,在天子长居之处设待诏以方便皇帝召见。
待诏的种类很多,有词学、经术、僧道、卜祝、书奕等,由于待诏者在专门提供的院落中听候皇帝诏命,后来这些别院被称之为翰林院。
在翰林院供职者被称为翰林待诏,而翰林待诏基本都是因技艺超群得到皇帝赏识而听候皇帝诏命的人。皇帝身边的特殊技能人员,理应都属技术精湛者。
当然,这是以后的事情。
解决完上面的事情,李隆基让郭元振和军机省的几位留下,
军机省几位进入紫宸殿,全部侍从退出,身着金甲将士清空大殿周围五丈内所有人员。
到各位进入大殿,李隆基首先发话:“龙武军、威卫军两军不必前往北庭,出长安走运河直接前往幽州,与当地驻地练兵。”
“对于北边后突厥阿史那默啜,把凉州实施军管,附近各部落分开安置,设立互市,郭虔瓘带领朔州军镇两万,沿边巡游,招抚后突厥部落部族。”
“命薛讷抽调人选,组建大唐安北都护府,并招募青壮年入军,练兵备战,。”
“郭相,只要阿史那默啜,率军向大唐北庭或者归降部落入侵,让幽州出兵五万、朔州出兵五万,快马直奔默啜可汗王庭,犁庭扫穴之后,然后三方合围,聚而歼之。”
郭元振有些吃惊的看着李隆基,这是横跨千里的战场,草原上是很容易迷路的。忙说道:“陛下,草原正是水草繁茂时,夏季天气变化无常,极易迷失方向。”
李隆基笑了笑,拿出一小罗盘。说道:“先把罗盘平放,中间有个水坑,倒入一点水,保持水面与周围平行,然后从侧面拿出磁石棒。”
李隆基说着从罗盘下面拔出一根磁石,一端涂着红色,把磁石棒中间小孔对准罗攀竖起细铁上,然后拨动旋转磁石棒。
李隆基指着静止后磁石棒,“郭相,你看,不论如何转动,红色一端永远指着正南方”
“转动罗盘上正南与红色指向重合,罗盘上显示其他方向都出来了,你可以试试。”
郭相看了看罗盘上标志的方向,用手轻轻转动磁石棒,静止之后,确实红色一端指向正南。郭元振又转一下,还是如此。
“陛下,此物神奇,以后大军进入草原西域从此不会迷失方向。”郭元振行礼道:“臣为陛下贺、为大唐贺,有此物大唐入草原千里无所惧!”
李隆基说道:“这是大唐工匠的功劳,还有望远镜。”
说着,从旁边盒子里拿出一圆筒,上次琉璃工坊在制作镜子时候,李隆基就让琉璃工坊试试打磨一下,看能生产出凸透镜吗?
看看这速度,不到两月时间,就打磨制作出来了,应该说大唐的能工巧匠技术确实让人敬佩,关于望远镜的在军事上的功能,李隆基是不能错过的。
李隆基拿起此物,对着殿外望去,然后递给郭元振,说道:“此物远望数十里人物地理,军队斥候居高可观周边十里状况,将帅站高台可观十万军阵。”
“此物,现只有十二个”李隆基指着旁边用皮套装着单管望远镜,“送往安西、北庭、安北、各三个,将帅先不要利用,先给斥候,记住,宁可炸毁,不可丢失或者落入他人之手。”
“陛下,请放心,臣命多人护卫左右,随身带火药,物在人在,物毁人亡。”郭元振双手捧着单通望远镜说道。
李隆基随后又说道:“将士的伙食,以前都是以粟米为主,现在都护府都驻地都有屯营,现在新的宾典,伙食以粮米为主、肉食果蔬搭配,从御林令史传来消息基本在驻地都可以保证。”
李隆基让军机省员外郎萧嵩打开旁边的木箱,木箱里是一块块胡饼,但是肉香和胡椒香味很浓。
“这是尚食局制作的烤饼,面粉、肉沫、胡椒、盐、还有秋葵等文火烤制成饼,干嚼和水泡都可,一张饼可够一人一天伙食。”
李隆基说道:“既然新的是以战促练、以练促战,那军机省和兵部就不能只考虑战,让前线军士从实战需求提出需要哪些,粮草供应、伤员救治、军器、甲胄、箭矢的供给,前几日,朕看了长安的武库,武库内军器、甲胄、箭矢也是完备,但护养还是有些缺失。”
“今日让军机省各位明公的来就是告诉你们,军机省执掌军情房、兵部各监与各寺、司,还有最大就参谋。”
“大唐新的《兵典法》经国治军的核心是:礼、仁、信、义、勇、智“六德”。其中以战止战,虽战可也,邦境虽安,忘战必危可记得。”
萧嵩出列道:“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不出于中人。是故,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故仁见亲,义见说,智见恃,勇见身,信见信。内得爱焉,所以守也,外得威焉,所以战也。”
意思是:在古代,以仁爱作为施政的根本,用正义作为治理民众的方法,这是正当的措施。如果正当的措施不能符合意愿,就该采取权变的措施。此种权变来自战争的需要,并不出于忠信与仁爱。所以,如果杀一个人,可以安定其他人,那么杀掉他是可以的;如果攻击一个国家,却爱护他的老百姓,那么攻击他也是可以的;如果发动战争可以制止战争,那么战争也是允许的。因此,仁爱使人亲近,正义使人喜悦,智慧使人依赖,勇敢使人仿效,诚信使人信任。在国内受人爱戴,可以守住国土;在国外获得声威,就可以对外作战。
萧嵩说道:“陛下提倡以仁施政、以德化治理胡人,但并未说放弃战争的准备。”
李隆基随后吟诗道:“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大唐以仁德治理天下,但大唐从不惧战、畏战,并时时刻刻做好战争准备。”
“军机省各位明公就是要平时多思多虑,为战准备,大唐内外都可设假想敌,做好各种预想战争的策略和准备,而且要让作战将士做战后总结,哪些地方准备不够,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整理成册,以备参阅,大唐拥有四海,海贸每年商贸也有千万两,军机省也应该分多个部门,每几人对不同区域地理风俗、水文环境、兵力部署、专门的研究,只靠兵部职方司是远远不够的。”
李隆基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军机省要建立参谋部,虽没有战,但也要为随时可能发生战争做好各种准备。这也李隆基为什么一直派禁军出去实战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