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希罗多德在著作中时常会提到“去了哪儿,看到了什么,我认为是什么样”,毫不隐瞒“我”的存在,但他又完全不提及自己的经历和私生活,所以他的出生、去世、去世地点等情况有诸多不明之处。在此,作为探求他的传记式事迹的起点,笔者想引用10世纪编撰的文学百科事典《苏达辞书》中的“希罗多德”一项。
希罗多德 吕克瑟司与德律欧之子,哈利卡尔那索斯人。出身名门,有一兄弟铁奥多洛斯。由于反对从阿尔泰米西亚算起的哈利卡尔那索斯第三位僭主吕戈达米斯而被迫移居萨摩司岛。即是说阿尔泰米西亚之子是匹信德里斯,其子是吕戈达米斯。希罗多德在萨摩司岛学会了伊奥尼亚方言,并从波斯国王居鲁士和吕底亚国王坎道列斯写起,著成了由九卷组成的《历史》一书。其后,他回到哈利卡尔那索斯赶跑了僭主,但随后得知自己受到市民们的嫉妒再次背井离乡,自发前往成为雅典人殖民地的图里伊,最后在该地去世,被埋葬于广场。另有说法认为,他死于佩拉(北方马其顿的都城)。《历史》各卷的标题均为缪斯女神的名字。
并且,在《苏达辞书》中的帕尼亚西斯(Panyassis)一项当中有记载,希罗多德有一位名为帕尼亚西斯的叔叔(一说表兄弟),据传是仅次于荷马的叙事诗人,但遭到僭主吕戈达米斯杀害。
哈利卡尔那索斯是小亚细亚西南部卡利亚地区的城市,相当于现代的土耳其共和国博德鲁姆地区。卡利亚地区原本是使用印欧语言的非希腊人聚居地,但在公元前900年左右,多利亚系的特洛艾森建立起哈利卡尔那索斯这座城市,且这座城市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被融入伊奥尼亚文化圈,所以该地区的语言层层重叠——基层为卡利亚语,其上有希腊语的多利亚方言,然后是伊奥尼亚方言。希罗多德母亲的名字“德律欧”是希腊语,他父亲的名字“吕克瑟司”、叔叔的“帕尼亚西斯”、僭主的“吕戈达米斯”都是卡利亚语系的名字,因此可以推测希罗多德可能是一位混血。
阿尔泰米西亚是哈利卡尔那索斯的独裁者,在公元前480年跟随波斯国王薛西斯[2]远征希腊,并由于在萨拉米斯海战中的表现被称赞为女中豪杰。就连遭到吕戈达米斯驱逐的希罗多德都表示,僭主吕戈达米斯的祖母阿尔泰米西亚实在是一位令人赞叹不已的人物(第七卷·99)。
萨摩司岛位于哈利卡尔那索斯的西北方,是个距离陆地不超过两千米的大岛,但若说希罗多德是在此地“学会了伊奥尼亚方言”,却并非如此。因为在希罗多德出生时,他的故乡就早已是伊奥尼亚方言所覆盖的区域了。《苏达辞书》当中还有一项不准确之处,即没有提及希罗多德在雅典的滞留和范围广阔的壮大旅途。
“他回到哈利卡尔那索斯赶跑了僭主”所指大约应该在公元前454年之前的一段时间。因为正是在公元前454年,打倒僭主的哈利卡尔那索斯加入了民主主义阵营的提洛同盟[3]。
希罗多德在雅典滞留的事实可以被证实。首先他目睹了在波斯战争中受到战火洗礼、残存下来的卫城城墙(第五卷·77),其次还有如下内容的记载——“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给雅典人朗读书籍,获得了评议会的嘉奖”(优西比乌《编年史》[4]公元前445—前444年的条目,参照普鲁塔克《论希罗多德的恶意》)。从《苏达辞书》的词条来看,希罗多德好像是从哈利卡尔那索斯前往图里伊的,但是从雅典出发才应该更符合情理。
图里伊是公元前444/前443年在雅典人的主导下于南意大利的足弓区域[5]建立起来的殖民地。伯里克利[6](公元前495年前后—前429年)委托著名的智辩家普罗泰戈拉起草这座新城市的宪法。希罗多德的《历史》当中虽然未曾出现图里伊的名称,但相传他曾与众多文化人一起参与到了这项殖民事业当中。若设想这大约是希罗多德生涯中鼎盛时期(akme),即四十岁左右时的事情,则可推算出他的诞生之年为公元前484年前后。
《苏达辞书》中虽提到希罗多德殁于马其顿的佩拉一说,但尚未有能证明的史料,因此关于他的去世年份也仅能做一番推测。《历史》中所记载的最后的事件是说在希腊罗马战争中,斯巴达与科林斯的使臣为了交涉军用资金一事,在前往波斯国王之处的途中遭人背叛从而被杀(第七卷·137)。这个事件在修昔底德的《历史》(二·67)中有详细记载,标记为公元前430年夏末之时,所以可以得知此时希罗多德尚活着。而这年6月之后,一场大瘟疫袭击了雅典,但希罗多德却对此只字未提,实在是令人费解。由于没有确切的资料证实,也只能大致推测希罗多德生于公元前484年前后,于公元前430年之后不久即去世。
由这些简略的生平来想象希罗多德的人格是如何形成的也是一件趣事。他的出生地哈利卡尔那索斯早就被包含于伊奥尼亚文化圈内,而伊奥尼亚地区可谓是希腊接触东方先进文明的窗口,也是荷马创作叙事诗的地方和哲学诞生之地。想必当时在城市里既可以听到希腊语,也可以听到卡利亚语,还应该能常见到作为支配者的波斯人。定是在这种氛围中,培育起了后世历史学家对不同文化的感受力和公平的视角。少年希罗多德想来应是好奇心旺盛、喜欢提问题的,他的叔叔帕尼亚西斯可能给他读过荷马的叙事诗和自己写的《赫拉克勒斯的故事》。他不仅出身于名门,也参与了打倒僭主的政变,这应该使他具备了敏锐的政治嗅觉。他逃往的萨摩司岛在公元前6世纪后半期,在僭主波律克拉铁斯的带领下因爱琴海海战称霸一方,还从希腊各地礼聘了众多有名的诗人与建筑家。那时建成的三大壮举——打通水路的巨大隧道、筑于海中的防波堤、世界最大的赫拉神殿——在希罗多德的时代也是能亲眼见到的(第三卷·60),想必这些雄伟事业触动了希罗多德对未知的事物和令人惊异的事物的关心。希罗多德对旅行的憧憬应该也与此有关,有关这一点将在下一章中详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