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推进:“诗和远方”+“路在脚下”
新基建的发展,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等方面产生重大且深远的影响。新基建的未来很美好,它是“诗和远方”;美好的未来要成为现实,我们又需要“路在脚下”。我们憧憬未来,更要立足当下。只有加快推进新基建的发展,我国才能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进而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科技话语权,推动我国实现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下面主要以人工智能为例来阐述新基建的推进措施。
从思维层面正确理解新基建。新型基础设施,既是基础设施,又是新的技术,还是新的产业方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因此,对新基建的理解,不能仅局限于实体层面,更需要拓展至思维层面。随着经济社会向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全面转型,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发生重大革命;新基建解构一切,新基建又重构一切。因此,不能就新基建谈新基建,正确的思维方式是从宏观产业、未来发展等角度跳出新基建来谈新基建,由此才能认清新基建的深刻、深远意义。
从技术创新层面正确推进新基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专家表示,发挥好新型基础设施的基础支撑作用,有必要制定推广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应用关键急需的标准,出台相关的产业数字化转型政策,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因此,要加强研判,统筹谋划,协同创新,稳步推进,把增强原创能力作为重点,以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突破技术“禁区”,夯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全面增强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体系;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支持科学家勇闯人工智能科技前沿的“无人区”,努力在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和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取得变革性、颠覆性突破。当前,人工智能已走出技术爆发阶段,进入落地应用、创造价值的新时代。以人工智能医疗为例,最近一两年,人工智能应用已从浅水区到深水区,浅水区更多是从实验室到临床,但到深水区后,人工智能应用不再只是“读片”,而要为临床场景赋能。
从解决深层次问题层面稳妥推进新基建。随着应用场景的深化,行业发展或要面临法律、伦理等深层次的问题。在智能新时代,数据已经成为战略资源,发展人工智能要在加强数据保护的基础上促进数据开放,同时也要注重伦理建设,保证数据的合理使用。政府、行业机构等应该加强人工智能的立法、伦理的建设和行业标准的建设。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5月,上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揭牌,并明确了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伦理规范和治理体系的相关任务。同年6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突出了负责任和开放协作的主题。“腾讯把‘科技向善’纳入公司的使命和愿景:我们每天都在研究和应用新科技,归根到底要为每一位用户负责。我们要做到‘人工智能向善’,就要努力让人工智能实现‘可知、可控、可用、可靠’。”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目前人类对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未知仍然大于已知。而在腾讯首席运营官任宇昕看来,“四可”原则(可知、可控、可用、可靠)将督促我们在使用人工智能时,不断思考和解决隐私安全、算法歧视、数字鸿沟等新问题,努力实现透明、普惠、责任与安全。
从数据要素安全层面推进新基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向纵深发展,面对前所未有的网络流量洪峰,应对激增的在线需求,针对数据资源相互割裂、数据无法开放共享等问题,应在有效尊重和保护企业及个人数据安全的基础上,促进合理的开源开放;加强数据流动,通过加强相关行业立法和标准建设,建设基于共识的数据交换空间,促进数据的合理使用,前瞻性地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激发人工智能的更大潜能。同时,推进产业互联网应用,有必要整合5G、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关键技术,集合成“工具箱”,共享给各行各业,为各领域的产业升级提供数字化技术支撑。
从人才培养层面积极推进新基建。加快建设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将带来大量的高新技术人才缺口,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人才将成为新赛道。各层次高素质的人工智能人才是人工智能科技和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因此,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多种形式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力度,为科技和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撑。例如,优必选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周剑表示,公司已在积极探索,推出相关解决方案,包括课程、竞赛、师资培训、空间建设、科创云平台等方面,并在多个城市的近2000所学校落地,帮助教师、学生学习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1]刘多.《全球数字经济新图景(2020年)——大变局下的可持续发展新动能》解读[J].互联网天地,2020(10):8-15.
[2]刘艳红,黄雪涛,石博涵.中国“新基建”:概念、现状与问题[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6):1-12.
[3]姜迪,徐寅,陈长益,等.基于专利分析的芯片“卡脖子”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21,53(4):14-21.
[4]李璐.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J].广东经济,2020(8):32-37.
[5]赵佳伟,张华,义旭东.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潜力、挑战与政策建议[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20,31(6):82-93.
[6]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新基建研究课题组,谭炳才,蔡祖顺,等.“广东抢抓新基建新机遇”专题①以新基建创新驱动广东高质量发展[J].广东经济,2020(6):18-25.
[7]魏勇.5G应用让雄安新区实现全域智能[J].中国投资(中英文),2020(Z7):47-49.
[8]杜传忠,金文翰.美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J].太平洋学报,2020,28(7):80-93.
[9]张燕.人工智能未来已来:由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演变将催生新业态[J].中国经济周刊,2020(1):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