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2019—2020)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5 移动应用发展世界领先,以供给创新满足“新需求”

1.互联网搜索服务满足个性化信息需求

智能搜索引擎发展迅速,降低网民获取信息的时间和资金成本。作为互联网基础应用,搜索引擎应用成为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从用户层面看,2013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由4.90亿人增长到7.70亿人,增幅为57%,与网民总体规模增速基本保持同步;手机搜索引擎用户规模由 3.65 亿人增长到 7.68 亿人(如图1-11所示),增幅为110%。从市场层面看,移动端搜索流量已超过电脑端,搜索引擎移动化全面加速;百度、搜狗、360、今日头条等不断发展其商业搜索引擎产品,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新闻单位联手推出国家级搜索引擎产品“中国搜索”,注重国情理论、官方新闻等垂直内容,使搜索引擎市场在稳步发展的同时迸发出新活力。此外,人工智能技术持续改进推荐算法,帮助搜索引擎更好地理解用户个性化的信息需求,提供更专业、更高价值的搜索服务;并结合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促进交互方式多样化,提高搜索内容精准度,不断优化用户体验。

图1-11 2013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及网民使用率

2.互联网O2O平台满足便利化生活需求

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快速增长,为网民出游消费带来极大的便利。当前,互联网已渗透到网民出游消费的诸多领域,如打车出行、火车票购买、旅游团票预订等,为网民省去传统购票模式下所需付出的时间成本。2013年至2020年,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游度假产品的网民规模由 1.81 亿人增长到 5.89 亿人,年复合增长率为18.4%,网民使用率由29.3%提高到59.6%;其中,网上预订火车票用户规模由1.52亿人增长至2.63亿人,年复合增长率为8.1%,网民使用率由24.6%提升至26.6%[38],仍是网民使用率最高的旅行预订类服务。特别地,针对“抢票大战”等现象,有关部门积极探索验证码升级、网络候补购票等手段,对维护网络购票公平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短期来看,在线旅行预订行业受到较大冲击,用户规模大幅下降。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达3.42亿人,较2018年12月减少16.6%,网民使用率为34.6%,较2018年12月下降14.9个百分点(如图1-12所示)。

网上外卖提供方便、快捷的就餐服务,并加速向综合生活服务平台过渡。近年来,外卖平台通过整合本地餐饮商家,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升级物流调度引擎、提升送餐时效,极大地解决了城市快节奏生活中的痛点问题。2015年12月至2019年6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由 1.14 亿人增长到 4.21 亿人,网民使用率由 16.5%迅速提升至49.3%;手机网上外卖用户规模由1.04亿人增长到4.17亿人(如图1-13所示),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是增长最快的应用之一[39]。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小幅下降至4.19亿人,占网民整体的42.3%;手机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4.18亿人,占手机网民的42.4%。一方面,随着网上外卖服务向三四线城市不断下沉,以及用户习惯的基本养成,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和网民使用率有望继续增长,共同助推网上外卖行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随着智能配送系统的加持,外卖平台企业的即时配送能力不断提高,服务场景由餐饮拓展至生活超市、医药健康、生鲜果蔬、鲜花绿植等多个品类,外卖平台加速成长为综合型生活服务平台。

图1-12 2013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国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及网民使用率

图1-13 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及网民使用率

3.互联网普惠金融满足大众化金融需求

互联网金融多元化发展,为大众提供低门槛、低成本的个人金融服务。2015年12 月,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指出要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同于普通消费者难以企及的传统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平台具有投资门槛低、交易成本少、服务半径大、流动性快等优势,更加符合大众化的投资理财需求。2014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国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由7849万人增长到1.70亿人,年复合增长率为13.9%,网民使用率由12.1%提高到17.2%[40](如图1-14所示),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一方面,互联网理财、互联网众筹、互联网保险等细分化的互联网金融新产品、新模式层出不穷,深耕不同层次用户群体需求,进一步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更好践行普惠金融发展理念;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风险依然存在,有待通过常态化的监测和监管工作进行防范,切实保障各方利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用户的理财行为更加谨慎和理性,截至2020 年 12 月,我国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为 1.70 亿人,占网民整体的 17.2%,较于2018年12月水平略有提高。

图1-14 2014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国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及网民使用率

网上支付用户规模持续攀升,移动支付深度渗透网民生活。2013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国网上支付用户规模由2.60亿人增长到8.54亿人,增幅达228%,网民使用率由42.1%提高到86.5%;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由1.25亿人增长到8.53亿人(如图1-15所示),增幅达582%[41]。随着线上线下融合步伐的加快,网上支付加快向线下支付领域渗透,覆盖打车、用餐、购物、娱乐等线下生活场景,网上支付越来越普遍。同时,由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小额度、碎片化、随机性交易的不断增加,移动支付业务呈现暴发式增长,超过一半的网民在线下实体店购物时使用移动支付结算。此外,网上支付平台深入开展与各级政府、公共服务机构和社区的合作,陆续打通涉及民生类的缴费环节,以网上支付为核心的在线民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极大地提升公共服务效率。

图1-15 2013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国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及网民使用率

4.互联网社交娱乐满足多样化精神需求

互联网社交不断发展壮大,促进网络虚拟世界向现实世界无限靠近。互联网打破时空限制,以个体用户为节点连接全球网民,形成庞大而无处不在的社交网络,让参与其中的网民能随时随地沟通、交流和分享,极大地拓展了网民在现实世界中的社交活动。截至2020年6月,我国社交应用用户规模达8.69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2.5%;微信朋友圈、QQ空间、微博使用率分别为85.0%、41.6%、40.4%(如图1-16所示),社交应用已成为网民消费碎片化时间的主要渠道。近年来,基于关系链的深度社交、基于兴趣专业等的垂直社交均快速发展,并与其他互联网应用相结合,电商、短视频、网络游戏等多个领域纷纷引入社交元素,形成泛社交流量价值的延展,进一步提升用户规模和用户黏性。未来,随着5G、人工智能、VR/AR[42]等技术的落地,沉浸式的社交体验将为互联网社交带来变革,为网络虚拟世界增添更多真实感。

图1-16 2016年12月至2020年6月我国典型社交应用使用率

网络文学市场迅猛发展,满足网民碎片化阅读需求。从用户层面看,2013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由2.74亿人增长到4.60亿人,增幅达67.9%,网民使用率由44.4%提高到46.5%;手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由2.02亿人增长到4.59亿人(如图1-17所示),增幅达127%[43]。网络文学用户保持中高速增长,略高于其他网络娱乐应用用户增速。网络文学出海发展加速,海外作者和读者规模均迅速增长,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发挥积极作用。从产业层面看,网络文学作品大量涌现,原创文学IP资源成为游戏、影视、动漫等文娱产业的源泉和动力,赋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同时,专用阅读器、各类阅读App日益成熟,极大地加快了网络文学作品的传播速度,提升了用户阅读体验。

网络音视频走向精品化,短视频带动大众参与内容生产。2013年至2020年,我国网络音乐用户规模由4.53亿人增长到6.58亿人,网民使用率由44.4%提升至66.6%;2013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由4.28亿人增长到7.04亿人,网民使用率由69.3%提高到71.1%[44](如图1-18所示)。与此同时,网络直播和短视频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快速兴起。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6.17亿人,网民使用率为62.4%;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73亿人,网民使用率为88.3%[45]。随着音视频内容生产走向专业化,同质化内容逐渐丧失竞争力,细分领域的优质内容成为各平台角逐的利器。此外,短视频平台与网络音乐、社交等不断融合,推动用户生成内容(UGC)及其展现形式不断创新,使行业内容生态更加丰富,满足用户展示与分享的诉求。

图1-17 2013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及网民使用率

图1-18 2013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及网民使用率

① 说明:短视频从2017年起迅速崛起,从2018年12月起,网络视频用户规模数据包含短视频用户,不再单列手机视频用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