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作进展
一、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得到提升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我国原材料工业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为我国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钢铁行业。一方面,开展钢铁新材料补短板强弱项工作,推动先进海工与高技术船舶、农机装备等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建设,推进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钢铁行业平台建设,利用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推动钢铁短板材料的市场化应用。另一方面,统筹协调疫情防控和钢铁行业复工复产工作,建立了日调度和钢铁行业运行监测机制,保障防疫物资供应,帮助钢铁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推动行业逐步恢复正常生产。同时,多渠道拓展原料供应渠道,加强国内外铁矿石资源保障,推动再生钢铁原料进口,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加强与下游应用企业的对接,完善上下游对接机制,加强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增强钢铁行业供应链产业链韧性。
石油化工行业。一方面,深入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工作,将搬迁改造工作与复工复产相结合,积极采取措施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确保搬迁改造工作按时完成。同时利用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的机会,提升行业本质安全和清洁生产水平,推动石油化工行业结构调整,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推进企业升级改造,推进园区加快建设。另一方面,石油化工行业还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围绕化工本质安全、节能减排、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等重点方向,遴选发布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引导要素向化工行业短板、弱项汇聚,提升石油化工行业竞争力。
有色金属行业。为应对疫情冲击,及时掌握行业运行动态,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于3月召集有色协会、中铝集团、五矿集团、豫光金铅等重点企业召开有色金属行业运行视频会,从全产业链角度了解新冠疫情对原辅料供应、冶炼加工、下游需求、进出口贸易等影响,了解企业遇到的困难,提醒企业增强风险意识,梳理产业链薄弱环节,围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材料方向进行转型升级。继续完善民机材料上下游合作机制,组织民机材料上下游企业围绕航空材料标准体系、材料品种选择、试验方法标准等方面开展工作,推动我国民机材料标准化工作。整合行业内各方资源,成立全国有色金属智能制造联盟,提升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水平。
建材行业。为助力疫情防控,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会同行业协会指导重点水泥企业有序复产,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加大医疗垃圾协同处理力度,做到了安全、稳妥、高效完成医疗废弃物处置,杜绝了病毒二次传播传染,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为推动建材行业有序复工复产,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于3月召开建材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座谈会,中国建材联合会、中国建材规划研究院、中国水泥协会、中国玻璃协会、中国建材集团等单位参加会议。与会单位交流了复工复产、原料供应、产品库存、下游需求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并就今后促进行业增长、扩大下游消费、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等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
二、技术创新步伐加快
2020年,原材料工业技术创新步伐加快,涌现了一批对行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
石化行业。宝丰能源的焦炭气化制60万吨/年烯烃项目前段焦炭气化制220万吨/年甲醇项目一次开车成功并产出合格甲醇,该项目采用目前世界单套产能最大的220万吨/年甲醇合成塔和国产最大的10.5万Nm3/h空分机组,开创多项行业第一。我国首个己二腈工业化生产项目天辰齐翔尼龙新材料项目开工建设,打破了国外高端尼龙技术垄断。拥有中国石化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套高纯氢气生产示范装置在高桥石化成功投产,这是我国首次生产出99.999%高纯氢气。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建造的4座22万立方米LNG储罐在江苏盐城成功升顶,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单罐容积LNG储罐项目,也是国内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的 LNG 国家储备基地,标志着我国LNG储罐核心建造技术再上新台阶。
钢铁行业。一批“卡脖子”高端材料实现技术突破。太钢、鞍钢、抚顺特钢研发出四代核电 600MW 示范快堆项目 316H 奥氏体不锈钢,成功攻克部分核电装备用钢铁材料的“卡脖子”难题。中信泰富特钢、宝钢股份自主研发生产的 2000 兆帕级最高强度缆索钢丝用盘条,在重点桥梁工程得到成功应用。东北特钢成功研制出兵器用新型高强度沉淀硬化不锈钢HPBS1200、新型超超临界高压锅炉用 HSRD 系列高端不锈钢焊丝。宝钢股份研制出高速铁路用耐腐蚀钢轨 U68CuCr,690兆帕级高性能桥梁钢实现成功应用。东北大学联合振石集团东方特钢对加热和轧制工艺进行优化,攻克了奥氏体不锈钢中厚板在线冷却工艺下性能超标及板形不良等技术难题,成功开发出国际首台套不锈钢中厚板免加热在线固溶处理工艺技术。兴澄特钢采用超纯净冶炼技术、特殊浇注工艺控制及自主研发的 EDC (Easy Drawing-Conveyer Process)水浴韧化热处理等核心技术,实现了短流程、高效、绿色环保的桥梁缆索用盘条制造,成功开发出了2060MPa世界超高强度桥梁缆索用盘条。
有色金属行业。辽宁忠旺集团和东北大学联合申报的“汽车轻量化高性能铝合金材料与部件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河南远洋粉体、新疆远洋金属联合申报的“高纯微细改性球形铝粉智能制造产业化项目”,中铝东轻、有研科技、中国航材院联合申报的“大飞机用新型超高强7055(7A55)-T7751铝合金大规格预拉伸板材工业化成套制备技术项目”,中南大学申报的“大规格铝合金铸锭超声波协同铸造技术(发明)”四个铝加工项目荣获2020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在推动行业技术创新方面起了积极作用。金川集团精密铜材有限公司成功生产出船舶用超大超厚铜镍合金管,打破了该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建材行业。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大学、岳阳东方雨虹防水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东方雨虹防水工程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地下空间防水防护用高性能多材多层高分子卷材成套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世界首条玄武岩纤维2400孔漏板拉丝智能化池窑生产线点火暨年产6万吨玄武岩原料均质化生产线投产仪式在四川广安华蓥举行。石墨烯热控材料在华为 5G 产品中得到创新应用,石墨烯热控材料以石墨烯为原料,采用多层石墨烯堆叠而成的高定向导热膜,具有机械性能好、导热系数高、质量轻、材料薄、柔韧性好等特点,未来有望在电子设备散热方案中广泛应用。
三、绿色发展和智能制造取得积极成效
2020年,原材料工业继续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成效比较显著。
钢铁行业扩大超低排放改造规模,实现绿色发展新跨越。根据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钢铁企业深入实施超低排放。1月9日,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发布了《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技术指南》,对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经验进行了总结,为钢铁企业提供技术路线选择、工程设计施工、设施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参考。目前,全国 228家钢铁企业 6.1 亿吨粗钢产能超低排放改造已基本完成,阶段性目标顺利完成。为保障超低排放效果,开展钢铁企业超低排放评估监测工作,对重点区域 82 家企业 3.3 亿吨粗钢产开展超低排放评估监测。2020年初,首钢迁钢通过全工序超低排放评估,是世界上第一家实现全流程超低排放的钢铁企业。截至 12 月底,首钢京唐、太钢不锈、德龙钢铁、山钢日照、新兴铸管等钢铁企业完成了超低排放公示。12月14日,国家标准《再生钢铁原料》(GB/T39733—2020)发布,鼓励利用国外铁素资源和再生钢铁原料,有利于促进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
石油化工行业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依靠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智能制造等抢占发展制高点。12月,石化联合会联合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化工环保协会等召开“2020 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发展大会”,全面总结“十三五”时期石油化工行业绿色发展成就,深入分析碳达峰和碳中和要求给石油化工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索石油化工行业“十四五”时期绿色转型发展战略和方向,同时为企业提供交流分享绿色发展典型经验和先进技术的平台。为推动石油化工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组织召开《石油化工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研讨会,围绕石油化工行业智能制造对标准的需求、通用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如何适用于石油化工行业等问题展开研讨,并对《石油化工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了完善建议。
有色金属行业充分发挥绿色制造标准化工作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加快构建完善有色金属行业绿色制造标准体系,6 月,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召开了有色金属行业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标准培训,旨在提高企业绿色管理理念,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10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指导下,全国有色金属智能制造联盟成立,旨在落实《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工厂(矿山)建设指南(试行)》等政策,通过整合行业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各方资源,构建开放、透明、协作的有色智能制造共赢生态圈,提升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水平。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组织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联盟和有色金属企业代表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进行对接,就有色金属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进行了深入交流,为今后工业互联网在有色金属行业落地应用奠定基础。
建材行业加快推动绿色建材的下游应用,健全绿色建材市场体系。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监督管理司联合组织召开了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标准专家论证会,对《绿色建材评价—预制构件》等 51 项标准进行论证,以此作为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的技术依据。7 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联合印发《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提出到 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绿色建材应用进一步扩大。9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建材工业智能制造数字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推动建材工业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进工业互联网在建材行业的落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