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基建:通向数字孪生世界的迁徙之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02 基础设施的历史演进

安筱鹏:基础设施概念在不断演进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概念本身在不断演进。

100多年前,电灯发明后,开始有了电的应用和普及,那时候供给端在工厂,发电装置是那个时代制造企业的标配,大部分的制造企业都自备电厂,真正的公共电厂数量非常有限。当时企业家们肯定也在思考,公共电厂的电供给不稳定、不安全,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在某种程度上,就像今天的云计算,很多时候企业家会想:我有那么多数据,云计算是不是不太安全?所以不少企业都会有自己的计算中心,就像19世纪80年代企业自备电厂一样。但是由于电的规模经济及技术本身的发展,大家对公用电力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消除顾虑之后,“中央电厂+电网”这样的基础设施就快速发展普及起来。1907年,中央电厂的模式占到当时美国用电量的40%,20世纪20年代是70%,30年代是80%,40年代是90%。20世纪30年代,“中央电厂+电网”的模式成为工业社会的基础设施。从电的使用到电力成为工业社会的基础设施,这个过程用了50年时间。

今天,我们在看云计算或者新的基础设施的时候,大概相当于当年电力发展的早期,很多方面正在加速体系化。所以,未来的 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是一个新的基础设施的安装期。企业原有的运营底座由于云、5G 等新技术而不断被数字化,新技术本身再封装将是一个更加高效的基础设施。这个更高效的基础设施,企业、政府、医疗教育机构所依赖的基础设施将不断地切换和升级。

吕本富:基础设施最重要的是要提供标准化服务

为什么电厂能成为公共基础设施?主要是电厂的服务标准化,用电表进行计量就可以了。正是电厂的标准化服务使其成为公共基础设施。现在云计算的服务可能标准化程度还不够高。除了电力,现在也有太阳能、光伏、风能发电等环保能源,然而回到电力(作为能源)供给本身来讲,对于用户端来说,标准化是核心。适合社会发展的业态,就是标准化的公共服务。太阳能等新能源,最后会涉及电力存储,一定是到中央电网那里,最终还是会涉及标准化服务,除非是类似家庭太阳能板储能自用的模式。

数字基础设施的路还要走多久?我判断时间不会太长,时代是加速度发展的。只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业态和生态就快了。比如说,企业现在接入云计算服务,如果这项服务的数据清洗、各种算法等全都标准化了,那企业就不需要再开发了,接上云计算的服务,就相当于电力使用的即插即用了。

我的基本判断是,电力是物理动力,而大数据是精神或者思维动力,是在比特世界里的思维动力。人工智能也罢,各种数据算法也罢,它一定要成为比较标准化的模块,这样企业就不需要雇人再开发了。毕竟,重组的效率比开发的效率要高。

刘松:加速迭代的数字时代

电力服务的标准化,从最开始到形成标准体系,经过了几十年的演进。总的来说,在一个国家内,电是有统一标准的,电的标准化最大的好处是衍生出新的家用电器产业。也就是说,在标准化后,形成了新业态、新生态,就像现在我们做云计算一样。

数字基础设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云、大数据、人工智能……想像家用电器这种工业时代的新业态一样去发展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但我们也要看到,从数字时代和工业时代的效率比较来看,数字世界形成一个新业态会比传统的物理世界快4倍。比如,淘宝用13年做到的年成交额3万亿元,是原来沃尔玛50多年做到的事。在Netflix线上形成的生态,比迪士尼1995年形成的业态大概也快了4倍。换句话说,比特世界比原子世界的效率更高。由于这个 4 倍数的加速,使得任何一个行业,用数字化重组商业模式的时候,可能有1/4的时间就能达到原来的规模。这就是数字化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