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个性化地图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本节先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中对个性、个性化的定义,提出了个性化地图的概念,然后总结了不同角度的分类方法,最后通过与一般地图的比较说明了个性化地图的特点。
2.1.1 个性化地图的概念
“某某化”是指事物具有某种属性或某种趋势。个性化的概念是以个性的概念为基础的,因此,首先需要对个性进行研究。
1.个性化
个性是英语Personality的译名,在心理学中常与人格一词混用,大概有50多个定义,它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可塑性、独特性、社会性和生物性等基本特征。奥尔波特提出,“个性是一个人内部决定他对环境独特适应的心身系统的动力组织。”我国学者朱智贤将个性定义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包括能力、气质、性格、兴趣等心理特征的总和[1,65]。
个性化起源于个性,但是在应用中已远远超出心理学中的个性的研究范畴。关于个性化的描述主要有以下几种[1]。
(1)个性化联盟[1]认为个性化是通过更简单的交互、更好的服务、良好的沟通交流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
(2)郭家义[1]将个性化定义为用户可以自由支配资源和工具,从而满足其个性需求的框架。
(3)余力[159]认为培养、了解、认可、体现、展现个性的过程就是个性化的过程。
2.个性化地图
个性化地图的概念也具有多义性,但基本可以描述为:基于对当前主观和客观环境的理解,通过良好的地图表达或交互,使地图在内容、符号、色彩等方面,面向特定用户、特定主题、特定环境和特定任务[1],与用户的人口特征、文化背景、专业知识、熟练程度等主观因素,以及地图展示的维度、载体、光线等客观因素相适应,从而降低用户的认知负荷,提升认知效果和信息传输效率。个性化地图的研究目的是将“最好的地图”转变为“最合适的地图”,满足用户的某种特定需求,实现“3R”甚至“多R”地图,最终形式是具有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自适应地图[21]。
地图是一种表达时空信息的工具,用户对地图的需求、认知、选择和使用受到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观因素包括用户的性别、职业、年龄、学历、兴趣、特长、气质、性格、偏好、能力、心理、动机、经历、行为等;客观因素包括时间、地点、温度、光线、载体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用户对地图的需求、认知、选择和使用,使地图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个性化地图可以通过制图者的地图表达或通过用户的交互操作实现,制图者对个性化地图的表达主要是指地图设计;而个性化地图服务则更关注用户与地图的交互[154]。虽然电子商务、搜索引擎、图书情报等领域的信息资源组织和服务技术创新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个性化经验,但是地图的个性化还具有其特殊性。第26届ICC国际制图大会的28个专业委员会(共)中有21个与个性化地图相关,这充分说明了个性化地图研究的重要性。
2.1.2 个性化地图的分类
个性化地图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没有统一的分类规范,可以从用户、主题、内容、环境、任务、表达方式等角度进行分类。
从目标用户上,分为儿童地图、老人地图、残疾人地图等;
从主题应用上,分为应急地图、旅游地图、环保地图等;
从内容选取上,只将兴趣图层突出显示,屏蔽无关要素,分为餐饮地图、交通地图、景点地图等;
从使用环境上,分为夜光地图、绘制在布帛上的防水地图等;
从个性化的程度上,分为非个性化地图、个性化地图、自适应地图等;
从空间维度上,分为二维地图、赛博地图、仿真地图、全息地图、虚拟现实环境等;
从传播和存储方式上,分为单机地图、分布式地图、网络地图、云地图等;
从显示载体上,分为纸质地图、计算机屏幕地图、手机地图、触摸屏地图、导航地图等,随着智能手机、平板设备与计算机之间界限的模糊,以上类型有所交叉;
从个性化表达方式上,依据符号样式、整体风格、工具图标等分为卡通地图、知性地图、淡雅地图、手绘地图等;
从多媒体的运用程度上,分为一般地图、照片地图和视频、超链接网页等综合运用的多媒体地图;
从规范性和夸张程度上,分为写实地图、示意地图、写意地图等。
本书以地图研究中最常见的、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的二维电子地图为例,说明个性化地图的认知因素构成、认知评估方法和认知差异监控分析方法。
2.1.3 个性化地图的特点
个性化地图既具有科学性、艺术性的特点,又具有交互性、动态性的特点,还具有一定的表达特殊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特点。与传统地图相比,个性化地图在情境需求的个体针对性、地图内容的实时选择性、影响因素的主观和客观多元性、数据来源的复杂多样性、设计方法的机动灵活性、交互手段的叠加智能性、用户参与的积极主动性、同源地图的载体分异性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1)用户需求的针对性。一般地图只关注地图的普适化效果,目标是满足用户的共性需求;而个性化地图的目的就是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因而关注不同用户群体甚至用户个体的特征需求、认知心理和行为习惯,目标是使地图符合用户认知特点及环境需求,从而降低用户的认知负荷,提升地图使用的舒适度,更加凸显用户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认知效果更加重要。一般地图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投影方式、数据处理、地物位置、拓扑关系等的准确性方面,而个性化地图关注地图内容的选择、地物符号的分类、地图表达方法的设计是否可以满足用户此时此刻的需要,将地图认知效果提升到了重要的层面。例如,美食地图中只保留餐馆、道路等数据,对无关内容进行屏蔽,并将餐馆按照星级或按照小吃、烧烤、火锅、川菜等进行分类,主题突出,方便用户查找。
(3)影响因素多元化。个性化地图认知效果的影响因素既包括地图设计因素,也包括主观因素,还包括在使用地图时用户所处的客观因素。地图设计因素包括色彩、符号、布局等,主观因素包括用户的年龄、性别、爱好等,客观因素包括显示载体、光线、时间、季节等,它们中的任意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个性化地图的整体认知效果。
(4)数据来源多样化。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地图数据的采集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基于众包数据的LBS位置服务使人人都能进行移动终端采集、上传地图数据,这种分布式的泛在制图方式,促进了地图的普适化,同时对数据的甄别和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地图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5)设计具有灵活性。个性化地图的内容选择、表达设计等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一切以提升认知效果为目的,不需要死板地遵守制图规范。允许根据需要对制图内容进行筛选,可视化表达的自由度更高;允许设计夸张的符号样式,自由更改图名位置,根据需要改变地图色彩,也可以采用多种表示方法的组合实现个性化。例如,在景区导览图中,不需要严格按照比例尺进行设计,景点、服务中心、索道、路线等重要地物目标可能以尺寸的夸大设计或色彩的醒目设计引起用户的注意;旅游交通图中的道路有严格的数学基础,而景区路线示意图的要求则宽松许多;应急地图中对疏散通道的醒目表示,等等。但这并不是说个性化地图的设计可以为所欲为,它仍然要遵循一定的设计理论和设计原则,只是与一般地图相比它设计的自由度更高,允许地图表达方法的创新和突破。
(6)具有实时、智能交互的特点。自由体验地图设计方案和定制地图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地图改进方法。在用户与地图的实时交互过程中,用户不是被动地接受设计结果,而是通过选择、定制等方式主动参与制图过程,输入、输出方式也具有个性化特征,推荐、推送等地图服务过程也因人而异。用图者向制图者角色的转换、地图制作与使用阶段界限的模糊,都是个性化地图与一般地图的不同之处。
(7)针对性较强,迁移性较差。个性化地图可视化对时间、地点、人、环境、载体都有很强的针对性。例如,在适应不同季节的地图中,夏季地图上设计垂钓场所符号,冬季地图上设计滑冰场符号;在适应不同光线的导航地图中,经常有昼夜切换模式,如果将夜晚地图直接移植至白天使用就看不清楚了。个性化地图还具有同源地图载体分异性,纸质地图有打印输出和印刷输出的区别。IPAD、智能手机、各种显示屏、投影幕布等硬件设备上的电子屏幕的尺寸、分辨率等更加多样化。针对某一种载体设计的个性化地图迁移到其他载体上也许效果很差。例如,计算机屏幕上的二维地图直接迁移到手机上,经常会出现地物压盖、界面混乱的现象。
(8)评价手段联合化。个性化地图的评价方式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实验方法既包括问卷调查法、焦点组访谈法、主观评价法等传统的实验方法,又包括眼动实验法、脑电监检法、出声思维法等新型实验方法,还可以通过多种实验方法的联合同时提供定性与定量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