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建筑业入门
这几天,梁永丰对深圳的行市,进行了一个初步的调查。
自改革开放以来,香港老板跑过来做“三来一补”。
现在整个珠三角最大的矛盾,就是厂房严重不足,与日益增长的香港投资商之间的矛盾。
很多投资商不得不使用不合格的厂房。
就像之前他们打工的那个五金厂,就是座危房。
而且价格还不便宜,每平方米每月租金要12到15块人民币——这个价格跟2010年差不多,应该是房子太少的缘故。
八九十年代在深圳搞房地产,傻子都能发财——这里没有侮辱王总的意思,只是陈述事实而已!
不过对梁永丰来说,深圳已经没有机会了。
国家已经开始在深圳大面积征地,启动非农化道路,价格是每亩3000元。
此时距离深圳土地首次公开拍卖,还得等几年。
梁永丰现在还没有实力,在深圳掀起风浪,他把目标放在了紧挨着深圳的另外一个地方——东莞县。
没错,现在的东莞还是个县。
其实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的厂子,不是在深圳,而是在东莞。
东莞在地理位置上也仅次于深圳。
根据1979年颁布的《开展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办法》,在东莞和深圳搞“三来一补”,都是免除关税、工商税的。
前世的时候,梁永丰在酒桌上,听一个东莞的客户谈起,他们那最有钱的一批人,都是八十年代,在农村买地盖房子起家的。
梁永丰当时就问,“在农田上盖房子是违法的吧?”
那位客户说,1987年1月1日,国家才颁布了《土地管理法》,在那之前买地建起的房产都是合法的,直接就给办理了不动产权登记。
那之后建成的房产,补足费用后,也可以办理不动产权登记。
去东莞前,梁永丰特意去医院摘掉了“头盔”。
他把自己的脑袋摸了一遍,发现颅骨左侧有一个明显的凹坑。
大脑左半球主要负责记忆、语言,这个凹坑可能就是他这个梁永丰会出现在这里的原因。
在东莞火车站下了火车,后世全国新一线城市的东莞,此时还是一片田园景象,全县连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
他们好不容易才搭上一辆拖拉机,直奔莞城镇,见了几个村的村支书。
这些人一听说他是来买地建厂房的,好感度噌噌的往上升。
一方面卖地可以得到村里急缺的资金;
另一方面建了厂房,就要找人来开厂子。
此时国家对深圳的规划也就是一个人口70万的小城,就更不用说还要在深圳背后的东莞了。
此时港资企业来东莞投资,主要集中在虎门、长安、太平等紧邻深圳的土地。
莞城镇虽然是东莞县的县城,但是离深圳太远,过来的港商很少。
梁永丰在一口气买了五十亩地,平均每亩地的价格只有三百来块。
这个价格不是胡乱定的,两年前宝安县统一征地,就是这价格。
同时还就几百亩土地的买卖,达成了意向。
梁永丰觉得赚到了,村支书们也觉得赚到了,双赢!
买下来地之后,梁永丰就开始招工,平地。
但是他很快就发现了其他问题。
后世大众常见的那种跟火柴盒似的的厂房,建设起来需要用到大量的角钢、工字钢、彩钢板。
1980年,全国工业产品奇缺,但凡正规厂子出的产品,都需要批文才能买到。
这其中钢材尤其紧缺。
历史上,直到1981年,国家才允许部分厂家在完成计划的前提下,自销部分产品。
梁永丰只能退而求其次盖一层的房子。
可是就算不用预制板,地面也必须硬化。
机器设备需要平坦、稳固的地面,才能正常工作。
东莞这边倒是有小集体办的水泥窑、砖窑、石灰窑。
这些厂子不需要批文,价格也便宜。
一吨水泥不过十几块,一块砖不到两分。
不过质量太差,梁永丰随手抽了块砖,往地上一摔,直接就成了两段。
水泥凝固后,用手就能一块一块的掰开。
这些都是小集体办的土窑,能烧成什么样,全看老师傅的经验。
只有青石和沙子两样东西,东莞能够保质保量。
东莞有山,可以采石头。
又毗邻珠江,可以挖河沙。
梁永丰只能先捡能买的买。
先去采石场买了石头,价格很便宜,几块钱一吨。
雇了马车拉回来。
然后又去码头买了河沙。
又去铁匠铺订做了盖房子用的瓦刀、铁凿子等基本工具。
坐在买来的石头堆上,梁永丰又打开了他新得到的那个东西。
看到自己的名字,忽然就是一愣。
只见他的名字下面多了一行蓝色加粗的字——建筑业入门技能。
点开之后显示,“开启建筑产业入门技能后,可以识别基本建筑材料优劣,并可优化建材质量,为员工加持建筑业基本技能,为管理人员加持管理技能。从事建筑业的时候,疲劳速度降低30%,积极性提高20%,自带30%的熟练度,团队配合熟练度自动提升20%,还有样板房功能……”
这不就是他目前需要的吗?
梁永丰果断点了“是”。
可是点击后,立刻响起来了一声“嘟!”。
面前跳出了一行红字——“积分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