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科幻小说新发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1 科幻小说的定义

科幻小说以展现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为主题,具有强大的社会批评功能,其叙事修辞特征是科学逼真性。尽管根斯贝克没有明确说明,但是他选择的三位作家的作品恰好代表了科幻小说的主题范围、文学价值与修辞原则等重要特性。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持乐观态度,其小说主要展现了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说明某项技术可以在哪些方面拓展人类的能力或者在哪种层面实现人类的梦想,如更快的速度、更广阔的生活空间等。赫伯特·威尔斯(Herbert Wells)的小说多从社会批评的角度预测人类演化的悲观前景、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伦理困境以及异族入侵的可怕后果等问题。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则发展了如何让科学浪漫故事看起来具有科学真实性的叙事技巧。此外,根斯贝克还提出了科幻小说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instructive)功能,即以令人愉悦、有趣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

关于科幻小说的定义众说纷纭。原因之一可能是科学和小说在表面上似乎属于毫不相干的两个领域,一个基于事实,一个基于虚构,从而导致定义者无法确定二者的关系。另一个原因也许是科幻小说与其近亲奇幻小说在主题和叙事技巧方面有所交叉,甚至界限模糊,导致部分定义在二者之间摇摆。实际上,科学与小说的认知基础都是幻想,两者共享同一个知识体系;而基于科学的幻想小说和基于魔力的奇幻小说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比较明显。对科学、魔力和小说三者关系或在叙事中各自发挥作用的程度的不同认识,形成了侧重点不同的科幻小说定义。最早出版的《科幻小说百科全书》(The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Fiction,1993)没有直接定义这个术语,而是明智地引用了几种重要的解释,意图说明该体裁的某些共享原则和通用代码。

科幻小说的早期定义试图说明科学与小说在这个术语中的关系,如坎贝尔提出科幻小说应该被视为一种类似于科学本身的文学媒介:“科学方法论涉及这样一个命题:一个建构良好的理论不仅能解释已知的现象,而且还能预测新的和尚未发现的现象。科幻小说所做的事情类似于此,它以故事的形式,详细记载某种理论应用于人类社会和机器时会产生怎样的结果。”(Clute,Nicholls,Stableford & Grant,1993:311)杰欧·贝利(J. O. Bailey)在《时空中的朝圣者》(Pilgrims Through Space and Time,1947)中明确指出:“科幻小说是对自然科学中虚构的发明或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冒险和经历的叙述……它必须是一种科学发现,作者至少要尽可能使之符合科学。”(同上:312)这两个定义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并不能穷尽科幻小说的所有特征,如关于未来的推想。另一种定义将科幻小说视为一种启示录,大卫·凯特勒(David Ketterer)关注科幻小说的启示性质,“科幻小说以哲学为导向,根据我们所知的现实,推测一个陌生的背景,获得一种令人惊奇的假设或者某种基本原理,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同上)。这种文学体裁通过“其他世界的创造”,破坏了“读者头脑中‘真实’世界的隐喻性”(同上:313)。

此外,该百科全书还解释了科幻小说这种体裁(genre sf),认为该类别是被贴上科幻标签的小说,或者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一些特征立即意识到属于科幻这一类别的小说,或者(通常)两者兼有。(Anon,2015)该词条没有清晰地回答什么是科幻小说,仅含混地表示任何科幻小说作者在写作中都意识到自己应该遵守某种特定的思维习惯、特定的“惯例”,甚至是讲故事的“规则”,但是并没有说明这些“惯例”和“规则”的具体内容。除了关于科幻小说体裁的简短描述,该百科全书还收录了“科学奇幻”(science fantasy)、“科学小说”(scientifiction)、“科学浪漫故事”(science romance)和推想小说(speculative fiction)四个词条。这几个条目可以被看作科幻小说的四种前身或变体,其中“科学奇幻”曾经是英国于1950—1966年间发行的著名杂志的名称,后来基本上成为“剑与巫术”和“英雄幻想”的代名词。“科学奇幻”混合了科幻小说和奇幻小说的元素,主要表现替换世界、其他时空维度、怪物、平行世界(parallel world)、超能力和超人等主题,内容丰富多彩,但是有些故事难免怪异、恐怖。(Clute,Nicholls,Stableford & Grant,1993:1061)“科学浪漫故事”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几年流行的英国科幻小说,以及战后的美国式科幻小说。该类型最典型的代表是威尔斯的早期作品,他在自己出版的《科学浪漫故事集》(The Scientific Romances of H. G. Wells,1933)序言中谦逊地总结了自己对这种小说的贡献,“不过是巧妙地运用科学行话,取代了之前利用魔术引诱读者相信一些不可能的奇幻情节。而且,这种技巧并不新奇,不过是简单地将旧物翻新,并使其尽可能接近真实的科学理论”(Wells,2017:13–14)。“推想小说”是部分作家,特别是罗伯特·海因莱因(Robert Heinlein)用以描述涉及科学和技术类小说的术语,表示“一种新情况、一种新的人类行动框架”(同上,1144)。“推想小说”强调科幻小说的科学成分和外推法(extrapolation)(3);其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词(SF)与科幻小说相同。但是,该术语并没有取代科幻小说,多数作家和学者仍然使用后者。(同上:1144–1145)

《猛犸象科幻小说百科全书》(The Mammoth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Fiction,2001)对科幻小说的定义比较偏向奇幻因素,强调该体裁对现实世界的关注是一种思想实验(thought experiment)。编者乔治·曼恩(George Mann)认为科幻小说是一种奇幻文学形式,该体裁试图以理性和现实的方式描绘与我们自己所处时代不同的未来和环境,其中包含对当代社会的含蓄评论,以及对任何新技术可能产生的物质和心理影响的探讨。他指出科幻小说奇特而富有想象力的环境通常是展示新思想的试验场,真正的科幻小说应该建构在合理、可识别的框架之中。(Mann,2001:6)文献事实出版公司的《科幻小说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of Science Fiction,2005)主要侧重于作家和作品介绍,编者多恩·阿玛萨(Don D’Ammassa)将科幻小说划归于奇幻文学,没有定义科幻小说这个概念。他认为相对于奇幻文学的另外两种类型——“奇幻小说”和“超自然恐怖小说”,科幻小说出现的时间最晚。但是该类型后来居上,自20世纪40年代后期以来,其受欢迎的程度、出版物的总数均超过了前两种类别的总和。(Ammassa,2005:Ⅳ)

除了百科全书,不少研究者也对科幻小说的定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亚当·罗伯茨(Adam Roberts)在《科幻小说史》(The History of Science Fiction,2016)中概述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定义。罗伯茨首先推出的是在科幻小说研究领域影响最大的达科·苏文的定义。苏文认为科幻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或言语构造,其必要和充分的条件是陌生化与认知的存在和相互作用,其主要手段是作者经验环境一种想象力的框架”(苏文,2011a:37)。实际上,苏文的定义主要描述了科幻小说的叙事特征和修辞功能,并没有明确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同样,达米安·布罗德里克(Damien Broderick)也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作为科幻小说作家和评论家,他关注的是科幻小说的文本特征。他将科幻小说与生产状态联系起来,认为科幻小说是在知识发生变化之后,在文化思潮中涌现出的一种讲故事的方式。这种知识变化一般与生产、分配、消费和处置等技术工业模式的兴起和衰落有关。布罗德里克指出科幻小说的修辞特点是隐喻和转喻策略,是集体构建的通用“超文本”中的图标(icon)和具有解释性的图示前景,是某些优选项。与普通文学模型相比,科学和后现代文本中更常见到这些特点。(Broderick,2005:157)作家和评论家塞缪尔·德拉尼在语言哲学的层面上讨论了科幻小说定义的有效性。他将科幻小说视为一种共享代码的意义游戏,读者可以将这种游戏应用于句子层面和文本层面,同时也可以将其应用于社会行为和符号约定。对于德拉尼来说,科幻小说首先是一种阅读策略,然后才能谈论其他。(Delany,1994:28–31)

罗伯茨认为科幻小说的核心本质与技术的理性运作相关,其根源来自有关虚构航行和自然发现的叙述。同时,他也将其视为一种特殊的奇幻文学,这种夸张叙事的诞生是为了反映现实世界中某些影响较大却得不到实证的特性。罗伯茨认为这种幻想文本的特殊性取决于该体裁诞生的文化和历史环境:新教改革以及存在于新教理性主义者、后哥白尼(post-Copernican)科学与天主教神学、魔术和神秘主义之间的文化辩证法。但是,罗伯茨并不赞同科幻小说体现的是宗教神话或世俗化的宗教主题。他认为这种体裁总体上带有文化危机的印记,是欧洲的宗教危机催生了这种文类。在他看来,科幻小说最初是一种明显的新教徒奇幻作品,它源于古老的天主教魔术和奇幻浪漫故事,是对新科学的回应,而新科学的进步则以复杂的方式与宗教改革文化纠结在一起。罗伯茨强调宗教改革在科幻小说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指出19世纪中叶前出现的哲学和神学思想对于理解科幻小说发生了什么至关重要。他的论述主要基于对下列问题的阐述:为什么现代科幻小说如此频繁地回到唯物主义的崇高模式,即所谓的“奇观”?为什么现代科幻小说常常沉迷于赎罪和救世主身份的问题?(Roberts,2016:4)

罗伯茨列举了许多优秀的科幻小说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其中包括传统新教徒作家的代表奥拉夫·斯塔普尔顿(Olaf Stapledon)、罗伯特·海因莱因和金·罗宾逊(Kim Robinson)等著名作家的作品。他认为最有力的论据是人类生活已经从对宗教及对宇宙的理解转变为对世俗的理解,而且这种运动不是统一的文化演变,它在世界各地发生的速度和程度均有所不同,科幻小说则是这一变化的重要文化指标。他认为这种变化带来的一个结果是将宗教信仰的实质内容,从狭义的文字主义带入了一个更广泛且因此更有力量的神话或隐喻领域,一个让科幻小说更有发言权的领域。根据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的理论,罗伯茨考察了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明确宣称科幻小说是当代一种伟大的世俗文化。(同上:21)

将科幻小说定性之后,罗伯茨提议最好是将科幻小说更名为技术小说(technology fiction)。(同上:19)他的依据是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关于技术哲学的观点,即技术是重置世界格局(enframe the world)的一种方式。因此,作为一种体裁,科幻小说在文本上体现了这一架构。罗伯茨描述了“硬科幻”(hard science fiction)和“软科幻”(soft science fiction)的叙事特征,指出技术支持不应该是普通的机械工具驱动的叙述。硬科幻小说,无论是作为机械设备,还是宇宙学的功能,都是以航天器、武器、假肢或物理学为基础的宇宙故事。软科幻小说能够给予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能够毫无束缚地探索人类思维想象的可能性。

与科幻小说百科全书对该类别定义语焉不详的态度大相径庭,各种词典和通识百科全书均对科幻小说进行了明确而全面地解释。《简明大英百科全书》(Britannica Concise Encyclopedia,2006)将其定义为小说的一种形式,是富有想象力地利用科学知识或推想进行虚构的一种文学体裁或电影流派,其任务主要是处理现实科学或想象中的科学对社会或个人产生的影响,其情节发展或背景构建通常是基于科学推测的发现或发展、环境变化、太空旅行或其他星球上的生命幻想。(Anon,2006:1704)《学生大英百科全书》(Britannica Student Encyclopedia,2010)的定义与《简明大英百科全书》大同小异,但是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其定义突出该类别的故事性,并且更加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科幻小说是一种特殊的小说或故事。人们一直想知道另一个星球上的生活会是什么样,不同种类的技术如何影响地球上的生命,解决此类问题的虚构故事被称为科幻小说。这些故事可能讨论有关科学事实或真实技术的想法,但是它们也涉及很多想象力,如一个故事可能描述了人们第一次与外星人会面,另一个故事可能是想象如果机器人或计算机能够像人一样思考和感觉,会发生什么。许多科幻故事为人类社会呈现了不同的未来前景,想象人们可能会采取不同的行动方式并相互联系,以此帮助揭示有关人性与社会的重要事物。(Anon,2010:50)

上述定义主要从科幻小说的常用主题、文学价值、叙事修辞等方面来探讨该类小说的基本内涵和区别性特征,但没有充分说明构成该类别的两个词汇“科学”与“小说”所代表的两个学科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地理解科幻小说的本质及其适用范围,有必要根据其术语构成的词汇定义说明二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