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设备维修策略的主要类型
设备维修策略是智能运维的重要内容。复杂设备一般由多个子系统或部件组成。设备的健康状态是指设备整机及其子系统的整体状态,是设备保持整机、子系统和部件能够完成设计功能的能力。如图1-3所示,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变形、烧蚀和材料丢失等原因,其健康状态会逐渐发生变化,从开始的正常功能状态逐渐发生功能衰退,当功能衰退到一定程度时,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将会显著下降,此时对设备往往要进行相应的维护或维修,使其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当功能衰退达到失效标准后,设备必须退出服役,进入报废,从而走完其全部生命周期[1]。
图1-3 设备健康状态的发展变化
维修策略是指为保持、恢复或改善设备的规定技术状态所采用的维修方式或维修模式。一个维修决策一般包括设备维修时机优化、维修级别确定和维修资源规划等3个方面。“维修时机优化”是指根据设备的运行状态合理确定什么时候维修。“维修级别确定”是指根据设备的当前状态和维修目标确定设备修什么。“维修资源规划”则是指根据设备的维修时机和维修级别确定备件需求计划和维修费用等资源。科学制定设备的维修策略对于保持设备的健康状态、及时有效地实现设备的维修保障和提高设备保障的综合使用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设备复杂程度的增加以及状态监测技术、故障诊断技术以及设备维修理论的不断发展,维修模式不断创新,新的维修模式不断地提出。在实际应用中常见的维修策略主要有计划维修(planning maintenance)、预防维修(preventive maintenance)、改善性维修(corrective maintenance)、生产维修(productive maintenance)、事后维修(breakdown maintenance)、定时维修(periodic maintenance)、预测维修(predictive maintenance)、基于状态的维修(condition based maintenance)、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以利用率为中心的维修(avail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主动维修(proactive maintenance)等。上述维修模式实际上是根据设备维修时机的确定方法的不同来区分的。这些维修策略在技术内涵上有区别,有的维修策略之间也有交叠。为了理解和使用方便,可将上述维修策略粗略地归纳为四大类,即事后维修策略、定时维修策略、基于状态的维修策略和预测性维修策略。
维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