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积极教育成就孩子的幸福人生
作为一名心理学研究者以及两个孩子的父亲,从孩子出生起我就在想,除了呵护他们的健康成长之外,我能不能用自己的心理学专业知识来帮助孩子成长,让他们产生积极的心态和积极的行为。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得到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最好的教育,这是父母的本能,也是为人父母的天性。
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教授,于1998年以历史性的高票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按照惯例,就任当天,他必须做主席就任的主题发言。两个星期里,他一直在书斋里苦思就任致辞。想着想着觉得很烦躁,他决定到花园里去收拾被忽视已久的玫瑰花。正在忙碌的时候,他5岁的小女儿妮可出来玩。在小孩子玩耍天性的驱使下,妮可把父亲刚刚收拾好的玫瑰花种撒在地上、空中,并在其中欢快地跳舞。这让塞利格曼教授大怒,他大声地呵斥妮可。妮可一言不发地悄悄走开了。过了一会儿,小姑娘又回来了,郑重其事地对爸爸说:"爸爸,我们再好好谈一谈。"他很震惊,不禁诧异地看着自己女儿,说:"有什么好谈的呀?"女儿说:"爸爸,你知道吗?从三岁到五岁,我其实一直是一个爱哭的孩子。但是在我五岁生日那天,我自己下了一个决心,以后再也不哭了。所以,今天你骂我,我也没哭。但是呢,我觉得爸爸你也应该下个决心,改一改你爱发脾气的习惯。"这位世界闻名的心理学家,内心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他突然意识到,也许自己平日教育孩子的方法,在策略上是有问题的:不应通过批判、指责、呵斥去纠正孩子的缺点,而应看见、激发孩子内在的积极天性、美好品质和与生俱来的优势。当孩子内在的优势和美德被看见、发挥和强化时,凭着他们自己天生的积极力量,许多问题和缺点都自动得到消解和融化。
你看,哪怕是大名鼎鼎的积极心理学之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会犯一些错误,所以年轻的父母们完全没有必要感到焦虑、紧张、失望和难受。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想一想,有没有一些积极的心理方法、科学的养育方法、行之有效的策略,可以让我们挖掘孩子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让他们活得快乐、活得成功、活得幸福。
家长们都应当意识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于他们的心理问题,父母该做些什么?也许是平等的沟通、积极的鼓励、及时的指正,帮助他们去挖掘他们自己内心的力量。所谓的深度陪伴,就是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心理成长、心理卫生,多培养孩子自身的一些优势和美德。我们从孩子表现出来的积极面中,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鼓励:提供启发,而不是训斥;给予帮助,而不是指责;跟孩子共同成长,而不是单方面提要求。这些就是我们积极心理学在教育层面所关注的主要内容。
除了帮助孩子之外,在养育孩子过程中,作为父母,我们其实也在挖掘自己内心的积极力量。怎么做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都能感受到,在每天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现实问题。我们都希望和孩子日常相处的时候和和美美、其乐融融。然而真实的画面是什么?孩子赖着不起床,你急得跳脚;孩子回家写作业时拖拖拉拉,你忍不住大喊大叫;你花光了一个月的工资,给孩子报上昂贵的兴趣班课程,孩子没上几节课就死活不愿意再去。养育孩子的过程,很多时候都不是和风细雨的,我们情绪的波动更是跌宕起伏的。如何及时调整我们情绪波动?如何用科学、正确的方法对待养育过程中的难题?这需要每个家长进行科学的学习和有针对性的练习。
我欣喜于这套丛书的出现。中国古人讲:"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这套丛书亦是如此。其亮点之一就在于,建立在科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上,通过科学的实证研究,讲述养育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原理。通过心理原理的深入学习和透彻理解,能够让我们创造出更好的、更适合自身家庭的方法。同时,书中也提供了许多行而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将"道"与"术"相结合,易于上手,系统全面。此外,每章节都有许多具体的、真实的案例分析和讲解,贴近家长的日常生活,浅显易懂,深入浅出。
衷心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服务于千万家长,解答大家养育过程中的困惑,也让大家从养育活动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彭凯平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
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清华大学心理系主任、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