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精准护肤的背景和发展机遇
一、精准医学的历史背景与概念
精准医学的前身是“个体化医学”,是指医学决策要根据每位患者的个体特征进行量体裁衣。精准医学的概念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但受当时的医疗和科技发展水平所限,并未引起医学界的足够重视。直至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精准医学才逐渐成为医学研究领域中受关注的发展方向之一。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使科研工作者能够从基因层面来观察、研究和分析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并提出防治策略。新一代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基因组学的研究,也使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基因组研究无法单独实现了解人类疾病这个复杂的艰巨任务。随着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脂质组、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等表型组研究的进展,人类有望发现基因-表型-环境以及宏观-微观表型之间的联动机制,支撑起对疾病更加精准的诊断、干预、调控和治疗,最终实现真正的精准医学。
二、精准护肤的历史机遇
(一)精准医学的发展为精准护肤提供了理论依据
皮肤是人体的最大器官,是保护屏障,也是具有感觉和温度调节等功能的器官。皮肤对维持机体的稳态至关重要,但相关分子机制仍未完全明确。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机会。例如,皮肤类器官模型和单细胞组学技术、各类新型无创测量设备等的快速发展使揭示皮肤这个复杂体系的生命活动规律成为可能。
在医学诊疗中,包括皮肤病的诊疗,传统上主要依赖患者的病史和检查进行诊断并选择治疗方法。过去的20年里,在医疗实践和临床研究中,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获得了长足进步,各类新技术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脂质组、微生物组、代谢组及暴露组的创新研究,皮肤学相关研究的快速进展尤其值得关注。环境暴露因子的量化研究、皮肤微生态的深入解读、皮肤屏障功能和机制的不断挖掘以及对皮肤老化发生机制的解析,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对环境和基因相互作用形成各类皮肤表型机制的认识,也初步解析了微观分子到宏观特征之间的联动机制,而无创测量技术的发展使皮肤宏观表型特征得以精确呈现。分子水平的研究为各类皮肤疾病和问题皮肤定位到了潜在治疗靶点和干预通路,而宏观表型的测量则为实现精准干预提供了循证基础。总之,基于人类表型组学的前沿进展,通过精准医学的研究策略,不仅能够实现皮肤疾病的精准防治,也可为科学护肤提供精准方式。
“精准护肤”概念的提出则将为皮肤健康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发展提出新的预期和目标,也将有利于皮肤病学及相关领域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新时代背景下的专业需要
中国在2020年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护理品和美容产品消费市场。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1月18日发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市场化妆品零售总额达到了3400亿元。但民族企业迄今为止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尚无市值超过千亿的本土美妆类企业。究其原因,皮肤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率过低是根源,化妆品科学理论体系的缺位卡口。因此,厘清化妆品多学科交叉的特性,彰显化妆品的科技属性,促进美妆行业走向科技驱动和科技创新的道路,是本土品牌实现跨越发展和国际化的关键。
为规范和引导这一行业的发展并鼓励科技创新实现产业升级,国家近年来持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相关的学术科研机构也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其中。
2020年6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27号)公布《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其中第二十二条规定:“化妆品的功效宣称应当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应当在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的专门网站公布功效宣称所依据的文献资料、研究数据或者产品功效评价资料的摘要,接受社会监督。”这对化妆品的功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未来中国皮肤护理和美容产品的发展明确了目标。
2020年10月9日,以“化学生物医药工程与皮肤健康”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678次学术讨论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会议主要就以下议题进行深入讨论:①与皮肤健康相关的特定功能化学品的生物制造;②生物工程与制剂新技术;③皮肤医学与医学美容技术;④皮肤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等。
2021年3月12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第四篇第十二章第一节中明确指出:“建立健全质量分级制度,加快标准升级迭代和国际标准转化应用。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保护发展中华老字号,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率先在化妆品、服装、家纺、电子产品等消费品领域培育一批高端品牌。”
综上所述,在国内消费市场日益成熟、竞争日趋激烈、新一代消费者回归国潮的时代背景下,“十四五”规划及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为化妆品美容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层面的支持,科技界的日益重视和参与也为此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然而国内化妆品美容行业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研发技术不足,尤其缺乏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指导,导致科技赋能不足,难以形成极具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亟待理论体系的建设,而基于精准医学研究策略的精准护肤或可助力本土企业的科技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