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含妙理总堪寻:从爱因斯坦到霍金(修订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量子论的诞生

两朵乌云

好,我们现在就讲一下20世纪初的这次物理学革命。当时有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就是1900年4月27日,英国皇家学会为迎接新世纪的来临,开了一次庆祝会。在这个会上,德高望重的物理学权威开尔文勋爵发表了一个很著名的演说,说“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未来的物理学家只需要做些修修补补的工作就行了”。这是因为那时牛顿力学已经完美地建立起来,随后发展成拉格朗日的分析力学;牛顿光学也发展起来了,后来又被波动光学所取代;电磁学也发展起来了;热学也已经发展起来了。所以物理学家们充满了信心,认为物理学已经基本完成任务了。

但是另一方面,开尔文还有一双慧眼。他说,现在还存在两个问题。而且他认为这两个问题比较重要。于是他接着说:“现在明朗的天空还有两朵乌云”,一朵与黑体辐射有关,另一朵与迈克耳孙实验有关。直到现在我们仍经常谈起“两朵乌云”,因为开尔文这些话太有名了。在开尔文讲了这段话不久,就从这两朵乌云里面诞生了量子论和相对论。

当年的年底就从第一朵乌云中诞生了量子论,是由普朗克提出来的。五年之后从第二朵乌云中诞生了相对论,是由爱因斯坦提出来的。而且爱因斯坦在那一年把普朗克的量子论发展成光量子理论,也就是今天的光量子理论。所以开尔文说的“两朵乌云”非常有名。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物理学上的困难,不断地有人说这又是一朵乌云,那又是一朵乌云。其实全都不灵,说的都不对,说明这些预言的人都还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

黑体辐射之谜

我们现在来看看第一朵乌云。第一朵乌云是黑体辐射。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国战败以后,支付给普鲁士一大笔战争赔款,并且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省割让给普鲁士。这件事情大家在《最后一课》里可以读到。这两个省对普鲁士至关重要,因为这两个省靠着普鲁士的鲁尔区,鲁尔区产煤,没有铁;而法国这两个省有铁,没有煤,现在都归了普鲁士。同时普鲁士又得到了一大笔战争赔款。当时普鲁士的统治集团还是有所作为的,想把他们的国家搞得富强起来。他们就用这笔钱来发展钢铁工业,力图建立德意志帝国,把普鲁士从一个以生产土豆为主的国家变成一个以生产钢铁为主的国家。但是,炼钢需要控制炉温,炉温怎么控制呢?不能塞一个温度计进去,那一下就烧化了。怎么办呢?就在高炉上开一个小孔,观察从小孔射出来的热辐射,根据这种热辐射在不同波长的能量密度分布,可以得到一些实验点,就是图1-2上这一个一个的圆圈点。将这些圆圈点连起来可以形成一条实验曲线,根据这条实验曲线就可以判定炉温。比较著名的是维恩位移定律,这个定律指出,热辐射的能量密度取极大值处的波长,也就是实验曲线的最高点处的波长λm与温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用这个式子可以很容易地定出炉温。这种热辐射叫作黑体辐射。

图1-2 黑体辐射

为什么黑体辐射会表现出这样一条曲线呢?当时物理学家们都搞不清楚。那个时候原子论还没有被大家普遍接受。当时在解释这种黑体辐射的时候,认为每一个原子都像一个谐振子,不承认原子论的人也可以从别的角度来看这个辐射源,反正它都像一个一个的谐振子。它吸收辐射,振动就加剧;它放出辐射,振动就变缓慢。

当时英国正在开展工业革命,也在发展钢铁工业。英国的瑞利和金斯根据这样的一种物理构想,得到了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在长波波段与实验点符合得很好,但短波波段是无穷大,这就是著名的紫外光灾难。德国的维恩使用的模型跟他们的模型不大一样,但也得到了一条曲线,它在短波波段与实验点符合得不错,而在长波波段偏离了实验点。这就是当年开尔文谈到的黑体辐射困难。不过开尔文的原话实际上不是谈黑体辐射,而是谈固体比热。但固体比热问题大家一般不大熟悉,也不大直观。说到黑体辐射时,你可以简单地告诉别人是怎么回事。实际上黑体辐射和固体比热说的是同一个问题。

普朗克的突破——量子假设

那时德国的理论物理学家普朗克,也在研究这个问题,但始终不能得到一个很好的结果。有一次,他偶然发现,假如认为谐振子放出辐射和吸收辐射是一份一份的,不是连续的,那么就可以得到一条曲线,这条曲线跟实验点很好地相符。但是辐射怎么可能是一份一份的呢?当时已经知道热辐射与光辐射本质相同,它们都是电磁波,都是连续的,怎么可能变成“一份一份”不连续的呢!所以他对自己的这个发现很犹豫,一方面觉得很惊喜,另一方面也很担心。因为他已经是教授了,万一闹个笑话就不大好。

有一次他在学校里给学生作报告介绍自己的这个发现。他讲得非常保守,以至于有一些学生听完了以后觉得今天白来了一趟,普朗克教授什么也没有讲出来。但是,在跟儿子出去散步的时候,普朗克说:“你爹我呀,现在做出了一个发现,这个发现如果被证明是正确的,将可以跟牛顿的成就相媲美。”可见他对这个发现是很重视的。因为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测量的科学,你的理论再好,如果不能跟实验相符,你的理论肯定被否定。反过来,你的理论让人感到非常牵强,但是能够解释实验,大家就可以接受。所以大家带着很大的怀疑接受了普朗克的这个理论。物理学家们普遍觉得他这个理论尽管可疑,但跟实验一致,还可以勉强接受。

当时,普朗克是这么认为的:“热辐射从原子里射出来的时候是一份一份的,吸收的时候也是一份一份的,但是辐射脱离原子之后,在空间中传播的时候还是连续的,不是一份一份的。”他这样解释自己的观点,但大家都听不懂。有一个记者就问他,说:“普朗克教授,您一会儿说辐射是连续的,一会儿又说它是不连续的,那么它到底是连续的还是不连续的?”普朗克说:“有一个湖,湖里头有很多的水,旁边有一个水缸,里头也有水,有人用小碗把缸里的水一碗一碗地舀到湖里,你说这水是连续的还是不连续的?”我认为这个解答清楚地阐明了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争论:量子还是光量子?

五年之后,德国的《物理年鉴》,相当于中国的《物理学报》,收到了一个年轻人的论文,是解释光电效应的。这个年轻人叫爱因斯坦,当时大家完全没有听说过他。这篇文章说:光辐射在脱离原子以后依然是一份一份的。普朗克看后,不同意这个观点,但是这个理论能够解释光电效应。普朗克表现出大家风范,一方面同意发表这篇论文,另一方面写信给爱因斯坦,还很虚心地向他请教,问他:你这是怎么回事啊?

爱因斯坦当时是个无名小卒,拿到普朗克这封信的时候,他都不敢相信这真是大物理学家普朗克给他写的。他一想:这准是他“那几个小丑”朋友在捣蛋,跟他开玩笑,冒充普朗克给他写了这封信。此时他的夫人正在洗衣服,把那封信抢过来一看,说:“这封信是从柏林寄出来的。”而那几位朋友当时居住在瑞士,她说:“他们不可能到柏林去给你发这封信,来给你捣蛋啊。”爱因斯坦仔细一看,真是普朗克的!

后来普朗克还派他的助手劳埃来拜访爱因斯坦,跟爱因斯坦讨论这个问题。普朗克一直认为爱因斯坦对量子的解释是不对的。爱因斯坦随后又连续写了几篇论文,包括相对论的论文,都是普朗克审的,普朗克都同意发表了,而且都高度赞扬。只有这一篇论文,普朗克非常有保留。普朗克在给维恩的信里就讲:“当然了,爱因斯坦的这个观点肯定是错误的。”但是他还是支持爱因斯坦这篇论文的发表。直到1913年,普朗克推荐爱因斯坦担任德国普鲁士科学院院士的时候,他为其写的推荐信里还在说爱因斯坦做出了很多伟大的成就,等等,之后,他又说:“当然了,我们也不能对一个年轻人有太多的苛求,我们还是应该允许他有一些错误。比如他对光量子的解释好像就是不大对的,但是,这丝毫掩盖不了他的光辉……”。

接着没有过几年,诺贝尔奖评委会开始评奖,大家都认为应该给爱因斯坦发奖,理由是什么?有很多人认为是相对论,但有一些人说相对论根本看不懂啊,万一是错的怎么办呢?于是大家讨论了半天,最后达成一个妥协,以爱因斯坦解释光电效应和在物理学其他方面的成就授予他诺贝尔物理学奖,就没提相对论。而且评委会的秘书在给爱因斯坦写信通知他获奖时还写道:“当然了,这次给你授奖,没有考虑你在相对论(即狭义相对论)和引力论(即广义相对论)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就是说没有因为发现相对论给他授奖。也可能有一些人还准备给他第二次授奖,但后来诺贝尔奖评委会不想给一个人颁两次奖。诺贝尔科学奖真正得过两次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居里夫人,另一个是巴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