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妙语论做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妙语连珠道修养:仁义修心,礼信修身》:胸怀坦荡,人生宽广

做事先做人,做人先修心。修养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做人倘若连起码的道德修养都成问题,做起事来不顾礼义廉耻,只图自己的一时之利、一时之乐,那么即便暂时能够侥幸得到些什么,也终究会得不偿失。因为得到的是不义的利益,失去的却是弥足珍贵的人心。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第七》

俗话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古今中外的所谓“君子”,之所以能够品行正、修养好、境界高,原因即在于他们拥有一个坦荡的胸怀,因此,也能拥有一个宽广坦荡的人生。而小人则恰好相反,他们心思狭隘,欲求甚多,所以经常局促忧愁。

做人,倘若没有一个宽广的胸怀,就无法形成一种平静的心态。一个人若是内心十分充实,即在道德、人格、知识、趣味、情感等方面,比较完善,达到一定境界,有一个广阔的胸襟,心里容量大,就能有正确的自足感,能够避免无节制地被外界事物刺激和骚扰,视名利、权势、情欲为身外之物,不会过于计较。内心保持这样的境界,无论得意的时候或是艰难困苦的时候,都会是很乐观的。当然这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自然的胸襟开朗,对人也没有仇怨。为人处世能养成这种“坦荡荡”的境界,具备这种豁达胸怀,便能使修身冶性具有基本的保证,修身正己就有了一种自觉性,会产生一种满足感、愉悦感。

【案情陈列】

在我国宋代,有这样一位贤士,他的名字叫程颢。

程颢少年即中进士,后久任地方官,理政以教化为先,所辖诸乡皆有乡校。他为人宽厚,平易近人,待人接物“浑得一团和气”。他不仅“仁民”,而且“爱物”,“其始至邑,见人持竿道旁,以黏飞鸟,取其竿折之,效之使勿为”,人们议论说,“自主簿折黏竿,乡民子弟不敢畜禽鸟。不严而令行。大率如此”。但是,为了破除神怪迷信,他却敢于斩巨龙而食其肉:“茅山有龙池,其龙如蜥蜴而五色。祥符中,中使取二龙,至中途,一龙飞空而去,自昔严奉以为神物。先生尝捕而脯之,使人不惑。”

程颢任镇宁军节度判官时,适逢当地发生洪水,曹村堤决,州帅刘公涣以事急告。他当即从百里之外一夜驰至,对刘帅说:“曹村决,京城可虞。臣子之分,身可塞亦为之。请尽以厢兵见付,事或不集。公当亲率禁兵以继之。”刘帅遂以官印授予程颢,说:“君自用之。”程颢得印后,径走决堤,对士卒们说:“朝廷养尔军,正为缓急尔。尔知曹村决则注京城乎?吾与尔曹以身捍之!”士众皆被感而自效力。他先命善泅者衔细绳以渡,然后引大索以济众,两岸并进,昼夜不息,数日而合。

在进身仕途的同时,程颢也不失归隐林泉的仙家道趣,他曾写诗说:“吏纷难久驻,回首羡渔樵。”“功名未是关心事,道理岂因名利荣。”“辜负终南好泉石,一年一度到山中。”“襟裾三日绝尘埃,欲上篮舆首重回。不是吾儒本经济,等闲争肯出山来。”正因为有这样的修养和情操,才使他获得了温润、宽厚、和气、纯粹等美德。他那种大中到正的人格形象,对世人具有很大的示范和感化作用,这也是他对后世产生较大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程颢后来以双亲年老为由求为闲官,居洛阳十几年,与其弟程颐讲学于家,化行乡党。其教人则说:“非孔子之道,不可学也。”士人从学者不绝于馆,甚至有不远千里而至者。

【妙语新悟】

做人若坦荡为怀,率性而为,自然不会在乎钱财的富足与官爵的显赫,而寻求的是心无牵念。抛弃名利的心头枷锁,无论思想抑或理智皆能得到自由。得利心不高,失利心不下,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见利让利,处名让名。或许在别人看来,你未免有些“傻”,但事实上,这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攫取幸福的法宝。

然而在生活中,有些人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们稍微做出点成绩,便沾沾自喜,自以为功成名就,就可以天天吃老本了,从此便失去了新的奋斗目标。这种做法是不足取的。鲁迅说:“自卑固然不好,自负也是不好的,容易停滞。我想顶好是不要自馁,总是干;但也不可自满,仍旧总是用功。”

坦荡地面对这世间的一切,纵然身处逆境,仍从容自若,以超然的心情看待苦乐年华,以平常的心情面对一切荣辱。平常心是一种人生的美丽,不虚饰、不做作、襟怀豁然、洒脱适意的平常心态不仅能给予你一双潇洒和洞穿世事的眼睛,同时也使你拥有一个坦然充实的人生。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拥有一颗坦荡的心,对于身体的健康和事业的成败都是至关重要的。当然,这种心态是要经过失败与挫折,通过不断奋斗努力,才能历练出的人生境界。它不为一切浮华沉沦,不为虚荣所诱。

我们用不着羡慕别人美丽的光环,只要我们拥有一份坦荡的胸怀,尽自己所能,选择自己的人生目标,勇敢地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他人、无愧于自己,那么,我们的心灵圣地就一定会阳光灿烂,鲜花盛开。

一个人达到了如此的境界,就会自得其乐,不会因得失荣辱而耿耿于怀。反之,就难以体验到工作与人生的乐趣;更严重者,则会执著于贪念,使人生面临着重重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