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孩子的竞争力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读二 愿每个孩子都能使用“安静的力量”在这个世界驰骋

大J/文

成长型家庭教育引领者

百万育儿畅销书作者

百万粉丝公众号“大J小D”创始人

我是个内向的人,这个评价我直到28岁才愿意说出口,之前我都不愿意承认,因为从小到大,我身边的人,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在向我传递一个信息:内向是不好的,内向的孩子没出息,内向的员工不具有领导力,内向的人是要吃亏的。

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非常努力地让自己变成一个外向的人,但这让我活得非常别扭和不自信。即使我成绩很好,即使我已经可以自信地上台发表演讲,即使我是当年公司最有潜力的年轻经理,但是在骨子里我对自己还是不认可的。

这份不认可表现在,每当我受到表扬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否认和拒绝,因为我觉得自己性格不好,这是我的致命伤。记得有一次,我和前东家的总经理闲聊,我带着羡慕的口气说,我只希望自己性格可以外向一点。

那个澳大利亚人一脸疑惑地问我:为什么要外向呢?每个人性格不一样,才让这个世界变得有趣啊。内向和外向都有独特的优势,发挥自己的优势,正视自己的弱势,不要让弱势成为自己发展的瓶颈就好了。

那一年我25岁,这辈子我第一次听到有人和我说原来内向没有什么不好。也就是从那以后,我开始重新看待自己的性格,发现之前自己非常排斥的很多性格特点,换个角度看竟然就是我的优势,比如我爱独处,以前很怕被人说孤僻、不合群,但后来我发现,这样的独处给了我更多深入思考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我总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之后,我慢慢接纳了自己的性格,同时也像我前东家的总经理所说的那样,我学习了一些社交方面的技巧,以保证自己的性格特点不会影响我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我发现,安静性格中蕴含的力量其实非常巨大,但与此同时,我也认识到,一个人性格内向不代表他不需要改变,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是无论哪种性格的人都需要做的,只不过我们身边有太多的人总爱把“内向”作为止步不前的借口。

后来我当了妈妈,有了一个与我同样内向的女儿,每当她害羞的时候,我就仿佛看到了自己小时候。和我的父母不同的是,我从没和她说过性格内向是不好的,每次她低头害羞时,我都会告诉她,妈妈小时候也是这样的。然后我会问她,你想不想试试看,我们可以提前做些准备,让你也能做得和别人一样好。

每当我说完这些话,总能看到女儿低垂的眼睛又抬了起来,里面闪烁着光芒,然后她会坚定地对我说:“嗯!”随后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过去的4年里,我教给了女儿很宝贵的一点:接纳和珍视真实的自己。但同时我也会帮助她学会如何应对她的小世界中的人和事,在让自己舒服和不会令别人感到不快之间找到平衡。

正因为有了我女儿的例子,我想把这本《内向孩子的竞争力》推荐给大家。阅读这本书,不仅可以让父母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孩子,也能让内向孩子学会使用自己安静的“超能力”。

这本书中没有说教和鸡汤,都是对生活场景实实在在、鲜活而具体的描述,沿着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交友交际、追寻兴趣逐步展开,有校园中的小组讨论、课堂发言,也有社交娱乐中的网络交际、发展个人兴趣爱好,还有与家人相处,等等。书中不仅写了名人的事例,还收入了作者采访过的内向孩子的例子,目的就是让读者知道,原来内向的人不止你一个。

正由于书中的例子都来源于真实生活,书中的每个场景几乎都会让读者产生“没错,这说的就是我”的感受。比如,作者谈到“结交朋友”时提出了“需要假装活泼吗?”这个问题,这样的困惑真的只有有类似亲身经历的内向者才能体会。书里用一个漫画天平非常直观地告诉大家,一个好朋友等于一群熟人。在这一章的最后,作者给出了几条有关如何安静地建立友谊的建议,比如面对陌生人有时只需要一声“你好”来“破冰”,多运用倾听的力量,学会表达自己,等等。

书中的这些话,就像一个曾经也是内向孩子的过来人在娓娓道来,处处闪着智慧的光芒。我在看这本书时,总会想起自己的小时候,想起当年自己面红耳赤、手足无措时的模样,然后总免不了感到一丝遗憾:如果彼时有人可以告诉我应该怎么办,那该多好呀!

一个人的自信,是由他一次又一次与世界互动所获得的正面体验累积而成的。内向的孩子更加需要这样的体验。而这本书可以帮助孩子在做自己的同时,掌握更多与朋友、家长交往和相处的技巧,从而获得更多美好的互动体验。

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有更多内向的孩子可以从小就学会欣赏自己的天性,学会更多社交技巧,更加自信地面对世界。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父母可以全然接纳孩子的性格,同时学会有策略地引导孩子更好地融入这个喧闹的世界。

愿每个内向的孩子都可以被温柔地对待;

愿每个成人都可以尊重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个性与不同;

愿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使用“安静的力量”,在这个世界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