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一)说明病理变化
由于经络是人体通内达外的一个通道,在生理功能失调时,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具有反映病候的特点,故临床某些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常常在经络循行通路上出现明显的压痛,或结节、条索状等反应物,以及相应的部位皮肤色泽、形态、温度、电阻等的变化。临床上通过循经诊察、扪穴诊察和经络电测定等方法,可了解推断有关经络、腧穴及脏腑的病理变化,作为临床诊断参考。
(二)指导辨证归经
由于经络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及所属络的脏腑,故根据体表相关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可推断疾病所在的经脉。如头痛一证,痛在前额者多与阳明经有关;痛在两侧者多与少阳经有关;痛在后项者多与太阳经有关;痛在颠顶者多与督脉、足厥阴肝经有关。临床上亦可根据所出现的证候,结合其所联系的脏腑,进行辨证归经。
(三)指导针灸治疗
针炙治病是通过恰当的腧穴配伍及刺炙方法,激发经络功能,泻其有余,补其不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以下是经络理论在指导针炙治疗方面的具体体现:
1.十四经脉理论 针炙治病选穴,一般在明确辨证的基础上,除选用局部腧穴外,通常以循经取穴为主,即某一经络或脏腑有病,常选用该经或该脏腑的所属经络或相应经脉的远部腧穴来治疗。《四总穴歌》所载:“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就是循经取穴的体现,临床应用非常广泛。
2.皮部理论 由于经络、脏腑与皮部有密切联系,故经络、脏腑的疾患可以用皮肤针叩刺皮部或皮内埋针进行治疗,如胃脘痛可用皮肤针叩刺中脘、胃俞穴,或在该穴皮内埋针。
3.络脉理论 经络瘀滞、气血痹阻,可以刺其络脉出血进行治疗,如目赤肿痛刺太阳穴出血,软组织挫伤在其损伤局部刺络拔罐等。
4.经筋理论 经筋疾患,多因疾病在筋膜肌肉,表现为拘挛、强直、迟缓,可以“以痛为输”取其局部痛点或穴位进行针炙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