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医风湿免疫病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源流】

尪痹之名,古代医籍没有记载,但对于尪痹的表现,则早在《黄帝内经》和《金匮要略》及后世医家的著作中均有极为相似的记载,多在肾痹、骨痹、历节(或历节风)、鹤膝风、鼓槌风等病中论述。可见古代医家已经认识到有的“痹”病会令人关节肿大、变形,筋缩肉卷,不得屈伸,甚则令人“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身体尪羸”而生活不能自理。由于历史等原因,关于这类疾病的论述,有的文字记载简略,有的论述兼及他病,总之,缺乏系统、详细的专篇论述。

“尪痹”一名是焦树德教授最早提出。“尪痹”作为独立的病名,在许多中医论文和书籍中被引用并加以论述。“尪”字与“尫”“尩”等字通用,其意指足跛不能行,胫曲不能伸,身体羸弱的残疾而言,取其字义以示关节变形,几成残疾之特点。“尪”字还含有仲景先师所说“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之意,又表示出本病病情深重,缠绵难愈,重者可使劳动力丧失,生活不能自理。发病者以青年为多,女性多于男性。

“尪”指足跛不能行、胫曲不能伸、骨质受损、身体羸弱的残疾而言。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描述“尪”就是指关节肢体弯曲变形、身体羸弱、不能自由行动而渐成的废疾。《辞源》注解说:“骨骼弯曲症。胫、背、胸弯曲都叫‘尪’。”“痹”即《黄帝内经》痹论所谈的痹病。古代医籍中并无尪痹病名,而对于肢体变形、关节肿大、僵化、筋缩肉卷、不能屈伸、骨质受损的痹病,古代医家尚缺乏系统的论述和统一的命名。有称之“骨痹”“肾痹”,又有称之“历节”“顽痹”,有的则称“鹤膝风”“鼓槌风”等。焦树德将本病的因、证、脉、治进行了归纳整理,把关节变形、骨质受损、筋挛肉卷、屈伸不能、活动受限、几成废人的痹病定名为“尪痹”,为深入研究本病的病因病机、证候发生与转化、治法方药与诊治规律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