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①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②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提要】论述脏腑分类与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提出“魄门亦为五脏使”的观点。
【词解】
[1]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属阴,因而取象于地,有静而藏纳的特点。
[2]奇恒之腑:是一类脏腑器官的总称,由于其包含的脏器不同于一般脏腑,故曰“奇恒”。
[3]其气象天:指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的功能属阳,因而取象于天,具有动而输泻的特点。
[4]此受五脏浊气:言腑接受五脏气化后的废物。浊气,此与精气相对而言,指五脏代谢后的产物。
[5]传化之腑:谓传导化物之腑。
[6]魄门亦为五脏使:肛门的启闭功能依赖五脏之气的调节,而其启闭正常与否,又影响着脏腑气机的升降,故为五脏使。魄,通“粕”,糟粕。魄门,即肛门。使,役使,支配、制约之意。
[7]满而不能实:指五脏藏精气,宜盈满,但不能壅实。
[8]实而不能满:指六腑受水谷与糟粕,宜暂时充实,但不能滞满。
[9]胃实而肠虚:以胃肠虚实协调的道理说明脏腑精气输化代谢的规律。
【释义】
1.脏腑分类
经文论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者的功能属阴、象地、主藏精气,与五脏相似,但其形态大多中空,与六腑相似,且没有脏与腑表里配属关系,因而异于一般的腑,称为“奇恒之腑”。其中胆较为特殊,后世既将之归属六腑,又归于奇恒之腑。经文指出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的特性象天,泻而不藏,功能主传送和变化水谷,并接受、排泄五脏功能活动产生的浊气,故称为传化之腑。经文中虽未提五脏(肝、心、脾、肺、肾),但从奇恒之腑一段已明,即五脏属阴、象地、主藏精,经文明确了脏腑分类的基本规则。
2.脏腑生理功能与特点
经文提出腑为“天气之所生”,具有泻而不藏的生理功能,以及“实而不满”的功能特点;脏与奇恒之腑“地气之所生”,具有藏而不泻的生理功能,以及“满而不实”的功能特点。脏腑功能虽有藏泻不同,但两者相互依赖,相反相成。
3.关于“魄门亦为五脏使”
魄门是胃肠(六腑)的末端,应受胃肠支配,具有腑的功能,但又受五脏的制约。如魄门的启闭依赖于心神的主宰、肝气的条达、脾气的升提、肺气的宣降、肾气的固摄。所以,魄门启闭正常是脏腑功能协调的表现,通过魄门的异常也可以推测脏腑的病变。同样魄门功能正常,又对脏腑的气机升降有重要影响,所以可通过调治魄门以利脏腑气机的调节。
①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
【提要】本段说明寸口脉诊病的原理。
【释义】气口,又称“寸口” “脉口”,其诊病的机理如下:第一,由于气血通过“肺朝百脉”的作用运行于经脉中,而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即五脏六腑之精气通过经脉朝会于手太阴肺经。因此,诊察手太阴肺经的动脉气口,即可知五脏六腑精气的盛衰及其功能正常与否。第二,胃为水谷之海,“脾为胃行其津液”,脾之转输,亦须手太阴肺之宣发,才能布达全身,故“气口亦太阴也”,手太阴所过之处可很好地诊察胃气,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第三,太渊、经渠位于气口之处,而太渊是手太阴肺的输穴,经渠是手太阴肺的经穴, “所注为输”“所行为经”,输、经二穴是经脉经气量最旺盛的穴位,故太渊、经渠最能反映手太阴肺经的情况,最具诊断意义。又,太渊为手太阴肺经的原穴,亦可反映先天肾气的情况。综上,通过寸口可以诊断五脏病变、全身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