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能力等级考试学习备要(一二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提要】论十二脏腑的主要功能及相互联系,强调心的主导地位。

【词解】

[1]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神明,此指精神意识。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犹如古代的君主,地位最高,因此,主宰神明。

[2]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比喻肺佐心以调气血、行营卫,即通过肺的协调功能,使脏腑治而有节。傅,同“辅”,辅佐之意。相傅:古代官名,辅助君主治国者。治节,治指顺,节指有制、规律。

[3]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属风木,性动而急,如将军之勇,有勇有谋,方可全功。

[4]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在人体脏腑中具有正直刚毅、不偏不倚的特性,故如中正之官。

[5]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心包行君相之令,命为臣使。心包为心之外围,心之志为喜,故心气畅达,令人喜乐。膻中,历代注释有二:一指气海;一指心包络。此作为十二官之一,当指心包络。

[6]脾胃者,仓廪之官:比喻胃受纳水谷、脾运化精微物质的功能。仓廪,指贮藏粮食的仓库。

[7]大肠者,传道之官:传道,即转送运输,此指大肠传化饮食糟粕。

[8]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受盛,指接受、容纳之意。化物,指小肠将饮食物分清别浊、变化物质的功能。

[9]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髓充则骨强,智多生巧。作强,指作用强力。伎巧,即技巧。

[10]三焦者,决渎之官:指三焦具有主管水液代谢、通调水道的作用。决,疏通。渎,沟渠、水道。

[11]膀胱者,州都之官:州都,水液聚集之处。膀胱为津液所聚之处,故为州都之官。

[12]殁(mò)世不殆:始终没有危险。殁,通“没”。殁世,终身之义。殆,危险,此指疾苦、疾患。

[13]使道:脏腑相使之道,即十二脏腑相互联系的通道。

【释义】

1.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联系

经文以古代官制作比喻,用国家机构比拟十二脏腑的方法,形象地论述了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特点及其“相使”和“贵贱”的关系,并强调了心为诸脏主宰的观点。“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这一观点阐明了十二脏腑之间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既分工又密切联系配合的。这一理论体现了藏象学说的整体观,是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十二官”是人体内十二个重要的脏器,它们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虽不同,但它们的功能必须协调统一,即“不得相失”,强调了内环境的重要性及生命活动的整体性。 “十二脏之相使”的整体观,对中医理论和临床治疗技术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2.心在十二脏中的主宰作用

经文突出了心为五脏六腑之主宰的观点。心为“君主之官”,有“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之论。在对脏腑功能活动的调节、控制过程中,心作为一身之主起着主导或指挥作用;各个脏腑在心的统领下,生理功能正常而协调,人体才能抵御疾病,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心的功能失常则十二脏腑功能紊乱,造成形体受伤而得病。心作为君主,其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心主血脉、心主神明两个方面。“主明则下安”的论点,对认识生理、病理,防病保健,以至临床实践都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