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儒墨之迹见鄙,道家之言遂盛焉”(《晋书·向秀传》),呈现了玄学的盛行。晋代以后,这种追求“神仙”的方士导引养生观受到了道家正统养生家们的斥责,葛洪在《抱朴子·道意》中说:“进不以延年益寿为务,退不以消灾治病为业。”这些养生家的主旨思想就是追求“延龄益寿、消灾治病”。这一时期热衷养生的人很多,由于医学以及科技的发展,从而使导引养生理论和方法得到了积极发展。
三国时期竹林七贤嵇康秉承老庄的“自然之道和无为学说”哲学思想,传承了道家的思想精华。嵇康以“养生论”为题论述养生,借用道家导引、吐纳和守一等养生术,其养生名句是“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呼吸吐纳,服食养身”“守之以一,养之以和”等。
东晋医药学家和道学家葛洪以“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生命追求,遵循形神合一思想,践行预防保健思想的导引术。《抱朴子·内篇·微旨》论:“所为术者,内修形神,使延年愈疾……凡养生者,欲令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偏修一事,不足必赖也。”“夫有因无而生焉,形须神而立焉。有者,无之宫也。形者,神之宅也。”“明吐纳之道者,则曰:唯行气可以延年矣;知屈伸之法者,则曰:唯导引可以难老矣。”从“藉众术之共成长生”可以看出,葛洪的养生包括形与神两个方面,二者互相影响、联系,缺一不可。同时,葛洪注重导引的“导引疗未患之疾,通不和之气。动之则百关气畅,闭之则三宫血凝,实养生之大律”“养生不以伤为本”宝贵的功法养生思想。
南朝齐、梁间的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继承了老庄哲学思想以及葛洪的“藉众术之共成长生”的养生思想,以道教“重人贵生”思想为基础,阐释了道教养生学中的形神观,其养生术不仅有服气药饵等,还有导引养生修炼术。提出了著名的“六字气诀”功法,这有别于陶弘景以前人们注重呼吸功法以吸为主的锻炼方法。如“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欲,呬以解极”。这种自身行气治病的思想,对中医祛病导引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养性延命录·导引按摩》提出《导引经》七式(七式有啄齿、漱唾、呼吸、活动四肢、熨眼、按目等)、按摩八法(包括坚齿、熨目、耳、捋发、摩面、摩身等)、躯体运动八式(两臂伸直、两手前推、左右开弓、单手托天、两手前筑等);辑录有华佗《五禽戏诀》。以上导引七式与按摩八法均有重复,体现导引养生保健思想中含有日常生活动作。躯体运动八式表现了其运动养生思想,从动作术式可看出有“八段锦”发展前期的印记。据文献考证,《养性延命录》是最早记录动作术式的一部著作。上述这种形、神、气兼养的思想影响着导引术的发展,经过这些医家、养生家的亲身实践与提炼,使其具有合理的治疗、健身延年的科学成分,所以说这一时期的导引养生观对后世导引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受玄学思想影响,注重对人体内部脏器的整体调养,在此基础上强调内外合一、动静结合的练功方式,比较注重实效,不拘于形式。在秦汉功法的治病防病与健身的基础上,使传统功法又向前发展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