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绪论

img

扫一扫,查阅本章数字资源,含PPT、音视频、图片等

一、病理学的学科内涵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病理学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对上述内容的了解来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在临床医疗实践中,病理解剖学着重研究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变化;病理生理学着重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和发病机制,两者从不同角度,共同探讨疾病的本质,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二、病理学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

病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在医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患病机体生命活动的变化是十分复杂的,在研究疾病时,首先要了解正常机体的结构、功能及代谢变化规律,因此,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是学习病理学的理论基础;同时病理学又是学习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为临床各科疾病的症状、体征和诊断提供理论根据,同时,临床医学又不断向病理学提出新的研究课题,从而促进病理学的深入发展。由此可见,病理学在医学教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人体形态学研究方法

1.尸体剖检(autopsy) 简称尸检,是病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其目的在于:①确定诊断,查明死因,协助临床总结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诊治水平;②接受和完成有关医疗事故鉴定,明确责任;③及时发现和确诊某些传染病、地方病和新发生的疾病,为防疫部门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④收集各种疾病的病理标本,供病理学教学使用;⑤积累各种疾病的病理材料,作为深入研究和防治这些疾病的基础。

2.活体组织检查(biopsy) 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除、钳取、穿刺等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定诊断,尤其是良、恶性肿瘤诊断的重要方法。目的在于:①及时准确做出诊断,指导治疗,估计预后;②必要时,可在手术进行中做冷冻切片快速诊断,为术者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活检虽然取材新鲜,但易受到取材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的限制。

3.细胞学检查(cytology) 从患者的痰、胃液、尿液、胸腹水、阴道分泌物等体液或溃破的肿瘤表面采集脱落细胞,涂片染色进行观察,做出细胞学诊断,现已广泛应用于防癌普查。优点是方法简单、患者痛苦小,可重复,适合大样本人群普查。缺点是没有组织结构,细胞分散且常有变性,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有时需要活检进一步证实。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

1.动物实验(animal experiment) 是在动物身上复制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药物或其他因素对疾病的疗效和影响等,这对于研究人类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动物与人类间毕竟存在差异,动物实验的结果不能直接套用于人体。

2.组织与细胞培养(tissue and cell culture) 是将人体或动物的组织或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加以培养,研究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发展及外来因素的影响。其优点是,可以较方便地在体外观察研究各种疾病或病变过程,周期短、见效快,可以节省研究时间,是很好的研究方法之一。但是孤立的体外环境毕竟与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体内整体环境不同,故不能将研究结果与体内过程等同看待。

(三)分子生物学技术

近年来,随着基础学科的发展,病理学的研究已不仅仅依靠传统的手段而采用了许多新方法、新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DNA测序等核酸分析技术和蛋白质分析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应用于病理解剖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常规的形态学观察,发展到将形态结构改变与组织、细胞的化学变化结合来进行研究,也使形态变化从定性研究发展到定量研究,从而获得了大量新信息,加深了人类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四)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在病理生理学研究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主要研究对象为患者。在不损害患者健康的前提下,通过询问患者病史,了解疾病的症状、诱因、发生时间和既往史;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等体格检查方式把握疾病的形态和功能改变;通过心电图、内窥镜、CT扫描等无创性仪器检查确定病变部位和可能性质;通过外周血、分泌物、活体组织等样品的化学检查确定疾病的代谢或病理改变。以上临床研究对于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是非常必要的。

四、病理学的发展简史

病理学是在人类探索和认识自身疾病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其发展历史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人类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反映了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对病理学发展的影响。我国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隋唐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南宋宋慈的《洗冤集录》、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等医学著作,对解剖学和病理学的发展都有一定贡献。

在西方,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前460—前377)首创液体病理学说,他认为疾病是由于外界因素促使机体内的四种基本体液(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配合失调而引起的。18世纪中叶,意大利著名医学家莫尔加尼(Morgagni,1682—1771)根据700例尸检材料,把器官病变和患者生前的临床表现联系起来,创立了器官病理学(organ pathology),标志着病理形态学研究的开始。19世纪中叶光学显微镜问世后,德国病理学家魏尔啸(R.Virchow,1821—1902)通过显微镜对病变组织进行研究,创立了细胞病理学(cellular pathology),他认为“疾病是异常细胞事件”,不仅对病理学而且对整个医学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贡献。直到今天,他的学说还继续影响着现代医学理论和实践。与魏尔啸同时代的法国生理学家伯尔纳德(Claude Bernard,1813—1878)首先倡导以研究活体的疾病为主要对象的实验病理学(experimental pathology),他认为仅仅用临床观察和尸体解剖方法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疾病,于是利用动物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以及疾病过程中功能和代谢的动态变化,这就是病理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20世纪60年代,由于电子显微镜技术的成熟,病理形态学研究进入到亚细胞水平。特别是近30年来,随着现代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现代遗传学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技术、图像分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病理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病理学带来了学科相互渗透的动力和机遇,使病理学产生出许多新的分支学科,如免疫病理学、分子病理学、遗传病理学和定量病理学等,促使病理学不仅从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研究疾病,而且深入到分子水平、遗传基因水平研究疾病。并使形态学观察结果从定性到定量,更具客观性、重复性和可比性。这些发展大大加深了对疾病本质的认识,为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光明的前景。

今天,随着5G网络时代的到来,借助图像数字化以及数字存储传输技术的发展,将病理学切片转化为切片数字化图像(whole slide images,WSI)进行数据存储已成为现实。WSI又称数字切片(digital slides)或虚拟切片(virtual slides),使用者可以不通过显微镜而直接在个人计算机上进行WSI阅片、教学、科学研究、远程诊断及疑难病例会诊,称为数字病理学(digital pathology)。人工智能技术在病理学应用中的研究已成为今天的一个热点。

我国人口众多,在疾病谱和疾病的种类上都有独特之处,大力开展人体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研究,对疾病的防治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对世界医学的贡献。我们一定要抓住当今生命科学发展的机遇,打破传统病理学与其他学科的界限,密切关注新兴学科的发展,学习和吸取它们的先进成果,创造性地丰富病理学研究方法和内容,为病理学和医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