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供中药学、中药制药等专业用·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方剂的剂量

方剂的剂量,是指组成方剂的药物用量。剂量是影响方剂组方结构和功效的重要因素,是方剂发挥疗效的基础。方剂用量主要包括组方剂量与使用剂量。

1.组方剂量 指组成方剂药物的用量。即制方者针对病机,确立治法后,规定所选药物的用量,如麻黄汤中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的用量分别为三两、二两、七十枚与一两。药物用量直接决定方剂的药力而影响临床疗效,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着量效关系。如大青龙汤与麻黄汤皆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然大青龙汤主治风寒重证,故将麻黄由麻黄汤中的三两增至六两,则辛温发汗之力倍增。但需指出,药物用量与疗效的关系十分复杂,若盲目加大剂量,超过一定范围,其量效关系抑或发生改变,药力增加或不显著,或反而徒增毒副作用。组方剂量须重视药物之间的用量比例,药物配比不同,则功效与主治有异。某些方剂药物组成相同,一旦药物配伍比发生变化,其功效与主治亦随之改变。如桂枝汤中桂枝与白芍以1∶1配伍使用,功能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营卫不和之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若桂枝与白芍配比例为1∶2,则功效为温脾和中,缓急止痛,主治土虚木乘之腹痛。

2.使用剂量 指用法中规定的内服或外用的具体用量。一般而言,内服剂型的使用剂量指一日内服用量和(或)每次服用量,如桂枝汤“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半日许,令三服尽”,即该方一日服用总量为三升,每次服用一升。银翘散“每服六钱”,六味地黄丸“空心温水化下三丸”,其“六钱”“三丸”皆为每次服用量。至于外用剂型的使用量,较多古方尚未明示,如《外科正宗》如意金黄散的用法仅指出针对不同病证,或使用“茶汤同蜜调敷”,或“葱汤同蜜调敷”等。

由于古今用药度量衡不同,且古代计量单位复杂,如有以重量为单位的黍、铢、两、斤等,以容量为单位的斛、斗、升、合、勺等,以度量为单位的寸、尺,以计数为单位的枚、个等,以及以特殊方法计量的,如刀圭、方寸匕、钱匕等,加之医家所处地域、时代及用药习惯的差异,其换算为现代剂量的方法至今未能达成共识。为利于学习理解,历版教材每首方剂中药物剂量标注多为两种:一为原著方剂用量,意在体悟古方制方原旨及配伍比例。二为参考剂量,以(×g)附在古代用量之后。本教材参考剂量主要依据《中国药典》,同时结合药物的质地、当代医家习用剂量等,因而部分源于同一原著、所处不同方剂的相同药物,其参考剂量不尽一致,学习时忌以度量衡制推算古今用量折算标准。临床运用方剂,应据病机治法,因人、因时、因地相应增损剂量,是为用方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