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方剂的组方结构
方剂多由数味药物组合而成。要组织好一首有效方剂,必须重视两个主要环节,一是熟练的配伍技巧,二是组方的基本结构。一般而言,一首方剂的基本结构包括君、臣、佐、使四部分。君、臣、佐、使的组方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明代何伯斋对其具体职能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大抵药之治病,各有所主。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药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及治病之药至病所者,使也。”(《医学管见》)现据历代医家的论述,对君、臣、佐、使的含义归纳分述如下:
君药 即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臣药 有两种意义:一是辅助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二是针对重要的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 有三种意义:一是佐助药,即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或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轻君、臣药的毒性,或能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三是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可防止药病格拒。
使药 有两种意义: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至病所的药物;二是调和药,指能调和方中诸药的性能,协调药物间相互作用的药物。
例:麻黄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象浮紧等,其病机为外感风寒,卫阳被遏,营阴郁滞,肺气不宣。治法为辛温发汗,宣肺平喘。其组成分析如下:
综上所述,方剂中君、臣、佐、使的确定,主要是以药物针对病机的主次而在方中所起作用的大小为依据。每一方剂的君、臣、佐、使是否齐备,全视具体病情、治疗要求,以及所选药物的功效来决定。但是,任何方剂组成中,君药是不可缺少的。至于方剂组成中君、臣、佐、使的药味多少与药量相对轻重,并无严格规定。通常君药的药力强,药味少,而药量偏重(有毒药或烈性药除外);臣、佐药的药力较弱,药味较多,且用量相对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