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是根据课题需要,运用科学的查找方法,利用各种检索工具和数据库等文献信息资源,以获取文献信息为目的,从众多的文献中迅速而准确地查出特定的文献、事实、数据的工作过程。无论是提出科学问题、形成科学假说或解决科学问题,均应在充分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文献检索可以起到掌握前沿、发现问题、完善假说、避免重复和扩大视野的作用,查阅文献、收集信息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一)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
1.明确检索方向和要求 要明确研究的方向和要求,确定所需文献的主题范围、时间跨度、地域界限、载体类型等。研究方向越明确,要求越具体,检索的针对性越强,效率也越高。
2.确定检索工具和信息源 检索工具是否恰当直接影响检索的效率,通常要求研究者根据现有条件,在自己所熟悉的检索工具(书目、期刊指南、索引、文摘等)和自己能把握的信息源(图书杂志、大众媒体、磁盘、光盘、计算机网络等)中查找文献。目前运用最多的是计算机检索,它主要是通过检索各种数据库和搜索引擎实现,搜索引擎适用于查找最新文献咨询或隐性资源,专业性的检索主要依靠检索各种数据库。
3.确定检索途径和方法 选择好检索工具后,需进一步确定检索途径和方法,研究者可根据既定的文献标识,如作者名、文献名、文献代码、图书分类体系、主题词等进行检索。
4.对检索到的文献加工处理 一个完整的检索过程还包括对检索到的文献的加工处理,即对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筛选鉴定,剔除重复和价值不大的文献,核对重要文献的出处来源。全面、准确、迅速地收集真实可靠的文献,是决定文献研究质量的关键。只要有可能,尽量使用第一手资料即一次文献。
在文献的收集过程中,还需要对文献资料进行外在评价和内在评价。外在评价是指对文献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主要确定文献是否真实、可靠。内在评价是指对文献内容的意义、精确度和可信程度进行评价,主要确定文献内容的科学性。对文献内容要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详见第一章第二节)。在文献研究中评价和分析常结合进行。若材料来源不真实,则不能采用;若内容真实,但与研究问题无关,也不能被采用。
(二)文献检索的途径
检索途径指由检索工具提供的以各种检索标识编排而成的检索入口,如各种索引和目次。各种检索工具有不同的检索途径,可分为两类:一是反映文献外表特征的检索途径,如著者、题名、序号等,二是反映文献内容特征的检索途径,如主题、关键词等。
1.依据文献外表特征的检索途径
(1)题名途径:题名指文献的名称,如书名、刊名、篇名、特种文献名等。题目途径是将有关的题名编排成索引或目录,并以其名称作为检索用词来检索文献,适用于独立出版物(文献)的查找,故它是检索图书与期刊的主要途径。
(2)著者途径:是按文献上署名的著者、编译者的姓名或机构团体名称编制的索引进行查找的一种方法。运用著者途径进行检索,能够直接追踪学科或专业的知名专家、学者或学术机构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3)序号途径:是利用文献的各种代码、数字编制而成的索引进行查找的方法。如检索专利文献、标准文献等特种类型文献时,是根据它们批准或颁布时的编号编制的序号索引作为检索途径。
2.依据文献内容特征的检索途径
(1)主题词途径:是通过反映文献资料内容的主题词来检索文献,即利用从文献中抽象出来的,或经过人工规范化的,能够代表文献内容的主题词来检索。它打破了按学科分类的方法,使分散在各个学科领域里的有关课题的文献集中于同一主题,使用时就如同查字典一样按字母顺序找到所需的主题词,在该词下,列出反映该主题内容的有关文献。
(2)关键词途径:是直接从文献中抽出来的具有实质性意义的词,其主要特征是未经规范化处理,也不受主题词表控制,又称自由词,用于计算机作为自然语言检索。编制关键词索引速度快,但因未做规范化处理,不能进行选择和控制,故索引质量粗糙。关键词又分为“题内关键词”和“题外关键词”两种,前者是将仅在题目内找出的实质性的词作为关键词,后者是从文摘或正文中找出的关键词。运用关键词途径检索文献,需要考虑选作检索用词的关键词是否有同义词、近义词,并在检索时将它们均作为检索用词以避免漏检。
(3)分类途径:是根据文献主题内容所属的学科属性分类编排,将类目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来排序,以学科属性为分类标准,属族性检索,能反映学科概念上的隶属、等级、派生和平行关系。
除了以上检索途径之外,还有引文途径、代码途径等,应根据课题需要选用相应的检索途径,以获得相关文献。
(三)文献检索的方法
1.直接法 是利用文摘或题录等各种文献检索工具查找文献的方法,按时间顺序查找,可顺查、倒查和抽查。
(1)顺查法:自课题研究的起始年代,从远到近查找。这种逐年顺查的方法比较全面,不易遗漏,缺点是比较费时间,检索效率低。
(2)倒查法:与顺查法相反,是由近而远、逆时间顺序的检索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新课题或有新内容的老课题,省时省力,查找效率高,但容易遗漏有用的文献。
(3)抽查法:针对学科或课题的研究特点,根据文献资料发表集中的年代或时期,抽出其中一段时间进行文献检索的方法。一般适合在熟悉该学科、课题发展的情况下使用。
2.引文法 也称追溯法或扩展法,是利用现有文献资料后面所附的引用参考文献进行追溯查找。这是检索者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扩大文献的检索范围,节省查找书目、索引等检索工具的时间,由远及近将一批有关文献查出来,一般多利用述评、综述或专著进行追踪查找。
3.分段法 也称循环法或交替法,就是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即先通过选定的检索工具查找出一批文献,然后再利用文献所附的参考文献来追溯查找,如此交替地往前推移。这种方法多在科研人员选定了课题、制定了科研计划后才使用。
(四)文献综述的撰写
文献综述是对文献资料的综合评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在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归纳总结后而写成的一种文章,反映了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并提出学术见解和建议等。
1.文献综述的特征 文献综述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研究成果的深入分析,指出目前的研究水平、动态、应当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具有内容浓缩化、集中化和系统化的特点。一个成功的文献综述,能够以其严密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新课题的确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它起着总结过去、指导提出新课题和推动理论与实践新发展的作用。
2.文献综述的要求 资料全面、新颖;评价客观,公正;重点突出,提纲挈领;叙述简明,篇幅适中;文献准确,不能混淆文献中的观点和作者的个人观点。
3.文献综述的结构 除题名、作者、摘要外,一般分为4个部分。
(1)前言:要求说明写作目的,确定综述的内容与文献引用的范围,介绍本题目的历史、现状,概括该篇综述的学术意义。如果属于争论性课题,要说明有关问题的现状争论的焦点。
(2)正文:是文章的核心。采用分段论述的方式,各段之间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论述,如时间顺序、主次顺序、结构顺序或演绎顺序等,可分列小标题,做到层次分明。开头应以论点引路,以论点带论据的方法组织材料,以文献资料中的实验结果或调查统计材料来论证这一观点,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反映出主题的发展过程。论据主要包括所阐述问题的进展、发现的新现象、提出的新观点、不同的争议、存在的问题等,需要引用一次文献。
(3)总结:是综述文章的全篇缩影,总结主要的论点和论据后,得出结论,适当地表明自己的学术观点或倾向,简单评论有争论的问题,就这一领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等。一篇有价值的综述可发人深省,具有导向性价值,是科学研究正确选题之前的重要参考。
(4)参考文献:是文献综述不可缺少的部分,一是为综述提供依据,二是为读者进一步研究提供原始材料的线索,三是尊重被引证学者的劳动。参考文献编辑时应条理清晰,便于查找,内容包含作者名、书名或期刊名、出版时间或期刊的年、卷、期及页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