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图像解读与影像诊断思维
影像诊断是通过图像解读实现的,在图像解读时,应具备影像诊断的思维特点:
一、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较全面的了解
尽管目前的成像设备在不断向广度与深度发展,影像诊断毕竟不是病理诊断,“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的现象也较广泛存在,图像只能反映病变的某些信息,因此在阅读图像时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如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地域、病史、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指标和病理诊断等,避免主观臆断地诊断疾病,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漏诊、误诊。
二、阅片时应做到全面观察、综合分析
1.全面观察 按照一定的顺序对图像进行全面的观察阅读,获得所有的信息,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查时的各项参数、图像的成像信息等。
2.综合分析 发现异常或结合临床要求,对检查部位或病变进行有逻辑性的综合分析,内容包括解剖结构、生理与病理变化的内在基础等。
对病变进行具体分析,应注意观察与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位置和分布 病变大多存在一定的好发部位,在器官内的分布有的也有一定规律,如肺结核好发于双肺的上叶及下叶的背段,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长骨骨端等,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在肺内呈弥漫性均匀分布等。
(2)数目 病灶是单发还是多发病灶。
(3)形态、大小和轮廓 观察病灶的形态是否规则,有无分叶,病灶大小可通过测量进行定量分析,此外,还需观察病灶轮廓是否清楚、完整。
(4)边缘 病灶边缘是光滑、平整,还是毛糙。
(5)内部质地和均匀性 X线片或CT图像中病变内的密度高低、MRI图像上信号的高低、超声图像中的回声强弱、核医学显像中的放射性浓聚度等均与病变的质地相关,有的检查尚能进行具体测量以定性为何种组织或液体,如软组织、含液、含气、含脂、出血或钙化等。病变内部的均匀度对于病变性质的判断也很重要。
(6)周围变化 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与周围组织分界清还是模糊,是牵拉、推移还是侵蚀,有无周围水肿、淋巴结肿大或“卫星病灶”等。
(7)功能改变 在透视、超声、CT或MRI动态增强以及核医学显像对于器官组织功能改变的判断都有独特的价值,能够从某些侧面反映病变的性质。
三、结合临床资料、病理与影像表现,进行综合诊断
1.结合临床资料、基本病理变化进行读片、诊断。
2.辨析异常时应首先考虑常见病、多发病、典型病,再考虑少见病、不典型病,对影像表现尽量用一种疾病解释,如有困难时再考虑多种疾病并存。
3.诊断的结果常有三种情况:①肯定性诊断:当影像能直接反映疾病时,即可明确诊断。如在骨关节外伤时,X线摄片显示有明确的异常透明线,即可诊断骨折,同时还需明确骨折的对位对线情况等。②否定性诊断:如头颅CT检查可排除颅内出血、MRI检查可排除椎管内占位病灶等。③可能性诊断:见于大部分影像诊断中。由于存在“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的情况,即同一疾病可能有多种不同影像征象,不同疾病也可能有相同影像表现,且影像检查对病变的诊断也存在一定的限度,此时只能考虑多种疾病的可能性,尚需通过其他检查如内镜、实验室检查或者穿刺活检的病理诊断,或者随访、治疗后复查等方法来进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