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的成年,可以有备而来
我们都已长大。
可长大从何时开始,又会怎样结束呢?
——美剧《实习医生格蕾》中格蕾的台词
我的上一部作品《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探讨了父母如何在无意间,因为做得太多、管得太细,而剥夺了孩子的能动性与抗挫力。甫一出版,便有出版社致电,建议我针对刚刚迈入成年期的年轻人再写一本书。我欣然同意。我很高兴出版界的同人对我多有抬爱,深有认同。
过去10年间,的确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年轻人还没做好长大的准备,就已经到了成人的年纪。在每个人身旁,从媒体发声,到名人表态,从七大姑八大姨的闲言碎语,到年轻人自己爱用的表情包、段子梗,处处都是对于“成长的彷徨”这一话题的纷杂讨论。我把这些信息钻研了个遍。我还试图融入那些满是段子和吐槽的世界,看看能不能提供一些有益的新知。但令人抓狂的是,我屡战屡败。我被这个话题生冷地拒之门外,陷入迷茫:我凭什么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我该怎样阐释这样一个宏大的主题,又照顾到每个读者的个体需要?这一拒就是3年,我一直没能写出你此时正在读的这本书。这3年里,我不断尝试、不断失败,与此同时,对当下年轻人的刻板印象和闲言碎语愈发甚嚣尘上。
我思考良久,想把与成年这个话题相关的林林总总串联起来;我希望尽己所能,以谦恭而好奇的心态好好观察这代年轻人,不管他们是否正处于迷茫之中;我还深刻内省,作为本书作者的我,究竟能嘱托读者些什么。最终,我决定,为了把这本书写好,放下关乎这一既重要又常见的话题的所有伪装,从直面自身的短板开始。我并不比你更聪明。我也曾崩溃过、悲伤过、恐惧过、困惑过、担忧过、羞愧过。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找到自己的生活之道。我深信,我们大家都会好好的,本书就是基于这一理念写出的。
我写的不是陈词滥调的“成年生活”。我写的,是你自己的成年。我会努力屏蔽掉外界的干扰、既有的成见和长篇累牍的废话,力求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中给大家总结出一些我认为可能有用的想法。我会假装你就是我曾教过的一个学生,与我在咖啡厅偶遇,跟我讨点人生建议;或者假装你是我家某个年轻晚辈,一时冲动,决定向我倒倒苦水。不管我在书中写了什么,它都不该超越你自己的希望、恐惧、计划与梦想。我甚至希望你能在阅读的时候,怀揣着它们,别放下。
真的,一样都别放下。
书中已涉及很多内容,但你若能跟朋友、长辈和导师进一步聊聊这些话题,益处会更大。这样一来,你不仅能在阅读中获益,更能从最了解你的人那里收获爱与支持。毕竟,他们或多或少地参与了你迈向成年的历程。而且,他们自己本就是过来人。你大可以用一周或者一个月时间来深入探究一个章节,与他人分享你的所思所感,也可以听听他人的意见,并从中汲取养分。你甚至可以放下顾忌,敞开心扉,把自己的恐惧与顾虑表达出来,去观察、探究和理解自身的这份脆弱。这意味良多。让我们承诺互相支撑,让我们承诺为每个人希望获得的成长尽一份力。没有谁注定孤独前行。
如果你觉得这很酷,那就让我们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