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入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5 为什么“杠精式提问”令人抓狂

里奥内尔·鲁比在《理智的艺术》中提到,辛德尼·史密斯曾经描述过两个女人从她们的窗户里伸出头来,在街道的两边互相争论的情境,他说道:“她们永远不会达成一致,因为她们是在不同的前提下争论的。”

很多时候,你可能也感觉到了,和杠精沟通完全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不仅如此,他们还可能会故意针对你的言论提出疑问,你迫不及待地作出解释,最后却发现自己被带入了一个圈套,你后来所解释的那些事,和你当初说的那件事,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

大跌眼镜

“挂铃铛是为了什么?”

有个脑子不开窍的营丘人,平时很喜欢追着别人提问,可对别人的讲解,又不太能明白,经常会把人问得烦躁不已。

一天,营丘人问艾子:“拉大车的骆驼,为什么脖子上要挂一个铃铛?”

艾子告诉他:“大车和骆驼都是庞然大物,且经常在夜里赶路,怕狭路相逢,难以避让。所以,就挂个铃铛,在路上听到铃声,对方就能做好让路的准备。”

营丘人点点头,又问:“高塔上挂铃铛,也是为了夜里行路相互避让吗?”

艾子说:“你怎么不通事理?鸟雀们都喜欢在高处建巢,把鸟粪拉得到处都是,高塔上挂铃铛,是为了借风吹响,赶跑鸟雀,这跟骆驼挂铃铛不是一回事。”

营丘人挠挠头,继续问:“老鹰的尾巴上也挂了铃铛,可没有鸟雀在老鹰的尾巴上搭建巢穴呀?这又怎么解释呢?”

艾子无奈地说:“你这个人真奇怪,老鹰捕捉小动物,如果不小心飞进树林里,脚被树枝绊住,只要拍拍翅膀,铃声一响,主人就能循着声音找过去,这跟高塔挂铃铛防止鸟雀筑巢怎么能是一回事呢?”

营丘人好像明白了,说:“以前我看过出丧,前面的挽郎唱着歌,摇着铃,那时候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现在我明白了,他是为了脚被树枝绊住时,能被人尽快地找到。”

艾子再也忍不住了,恼怒地说:“那是给死人开路了!死人活着的时候,喜欢跟别人瞎争论,所以死后人们摇铃,是为了让他开心!”

这是苏轼在《艾子杂说》里讲过的一个故事,我们生活里遇到的杠精,就和故事里的营丘人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可能就在于,营丘人是真的不知道,而杠精却是装糊涂。甭管有心还是无意,当他们摆出“杠精式提问”的杀手锏时,很多人都招架不住。

在上述的故事中,营丘人问了艾子好几个问题,主题都是“挂铃铛是为了什么”。可是,当艾子回答了一种挂铃铛的作用时,营丘人又无意识地认为后一种情境中挂的铃铛也是这个用途。实际上,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转移了论题。

逻辑小课堂

转移论题

转移论题,也称离题、跑题、走题,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把一些相关或表面上相似的不同话题,当作相同的话题来使用,从而导致本来该讨论的话题得不到进一步讨论。

挂铃铛这件事,用在不同的对象上,用途是不一样的。营丘人不明事理,总是把后一种挂铃铛的作用跟前一种挂铃铛的作用理解为同样的,把不同的论题搅和在一起。如果他在得到第一个回答后,再转入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这样的对话就符合逻辑了。

营丘人这样的情况,是属于典型的“不开窍”,但杠精们不一样,他们明知道情况是怎样的,却故意转移论题,是赤裸裸的诡辩。

大跌眼镜

“到底是谁不成材呢?”

明代有一位姓靳的内阁大学士,他的父亲不太出名,儿子也不太争气,但他的孙子却考中了进士。这位内阁大学士,经常责骂他的儿子,说他是不成材的东西,不知道上进。后来,儿子实在受够了他的责骂,就跟内阁大学士吵了起来。

当内阁大学士指责儿子不成器时,儿子说了一句:“你的父亲不如我的父亲,你的儿子不如我的儿子,我有什么不成器的呢?”听完这句话,内阁大学士瞬间被逗笑了。自那以后,他就不再责骂儿子了。

我们都看得出来,内阁大学士要跟儿子辩论的是“儿子是否成材”的问题,但儿子却故意把这个论题转换成了“你的父亲和我的父亲相比,你的儿子和我的儿子相比,结果如何”的问题,恰好把原来要辩论的问题回避了。

面对“杠精式提问”时,老老实实地作答,往往会掉进杠精的陷阱。如果对方并无恶意,只是想跟你开个玩笑,倒也没什么大碍。怕就怕,一些人别有用心,故意想要把话题带偏,混淆视听。对于这样的情况,就要多加留意了。

逻辑推理游戏

谁有钱

在一个灾难之年,可怜的老父亲眼见着已经无米入炊,不得不求助于五个都已经成家立业的儿子。老父亲不知道哪个儿子有钱,但他知道,兄弟之间彼此都清楚底细,且有钱的都说谎,没钱的才说真话。

老大说:“老三说过,我的四个兄弟中,只有一个有钱。”

老二说:“老五说过,我的四个兄弟中,有两个有钱。”

老三说:“老四说过,我们兄弟五个都没有钱。”

老四说:“老大和老二都有钱。”

老五说:“老三有钱,另外老大承认过他有钱。”

试问,几个儿子中,到底谁有钱?

(答案:老大、老四和老五有钱,说假话;老二和老三没钱,说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