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管插管术
将合适的导管插入气管内的操作称为气管插管术。它是建立人工通气道的可靠径路。其作用有:任何体位下均能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呼吸管理或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减少无效腔,降低呼吸道阻力,从而增加有效气体交换量;便于清除气管支气管分泌物或脓血;防止呕吐或反流致误吸窒息的危险;便于气管内用药(吸入或滴入),以进行呼吸道内的局部治疗。
一、适应证
主要用于:呼吸心搏骤停;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和呼吸抑制者;为保持呼吸道通畅,便于清除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为供氧呼吸器使用及气管内给药等提供条件。但有喉头水肿、急性咽喉炎、喉头黏膜下血肿、颈椎骨折、主动脉瘤压迫或侵犯气管壁者,为相对禁忌证。
二、术前准备
(一)器械
喉镜、气管导管(套囊是否完好)、导管芯、牙垫、吸痰管与吸引器、注射器、听诊器、润滑油、胶布、简易呼吸器、面罩等。选择合适导管:一般经口腔插管,男性可选用F36~40号、女性可用F32~38号气管导管;1岁以上小儿,按导管口径(F)=年龄(岁)+18选用。
(二)患者
清除患者口、鼻咽内分泌物、血液或胃反流物;取下义齿,清醒患者应先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心理紧张,同时给予适当的镇静剂或肌松剂;插管前患者面罩给氧1~2min。
三、操作要点
根据插管的途径,插管术可分为经口腔和经鼻腔插管;也可根据插管时是否用喉镜显露声门,分为明视插管和盲探插管;患者清醒,在表面麻醉下进行插管,为清醒插管;还可行全麻下插管等。但临床急救中最常用的是经口腔明视插管术。其方法如下。
(1)患者仰卧位,头后仰,颈上抬,使口、咽部和气管成一直线以便直视插管。
(2)不论操作者是右利手或左利手,都应用右手拇指推开患者下唇和下颌,示指抵住上门齿,必要时使用开口器。左手持喉镜沿右侧口角进入口腔,压住舌背,将舌体推向左侧,镜片得以移至口腔中部,显露悬雍垂。再沿咽部自然弧度慢推镜片使其顶端抵达舌根,即可见到会厌。进镜时注意以左手腕为支撑点,千万不能以上门齿作为支撑点。
(3)弯型镜片前端应放在舌根部与会厌之间,向上提起镜片即显露声门,而不需直接挑起会厌;直型镜片的前端应放在会厌喉面后壁,需挑起会厌才能显露声门。
(4)直视下插入气管导管:右手以握笔式持气管导管(握持部位在导管的中后1/3段交界处),斜口端朝左对准声门裂,沿喉镜片压舌板凹槽送入,至声门时轻旋导管进入气管内,此时应同时取出管芯。把气管导管轻轻送至距声门:成人4~6cm,儿童2~3cm。安置牙垫,拔出喉镜。
(5)确定气管导管插入深度:通常成人门齿至气管隆嵴距离为22~23cm,插管深度以隆嵴上1~2cm为最佳位置。
(6)确定导管是否在气管内:有出气法和进气法。
1)出气法:按压患者双侧胸部,听和看导管开口是否有温热气流呼出。
2)进气法:用简易人工呼吸器压入气体观察双侧胸廓是否均匀抬起,同时听诊两侧肺有无对称的呼吸音,上腹部有无气过水声,以确定导管已在气管内。
(7)固定导管:确定导管在气管内以后再进行固定,顺序为先内后外固定。
1)内固定:往气管导管前端的套囊内充气5~10mL,然后夹紧。
2)外固定:然后用两条胶布十字交叉,将导管固定于患者面颊部;第一条胶布应把导管与牙垫分开缠绕一圈后,再将两者捆绑在一起。
(8)每次操作时,中断呼吸时间不应超过45s。如一次操作未成功,应立即给予面罩纯氧通气,然后重复上述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