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了解货币和货币制度,洞察金融市场
第一节 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
金融学是一门研究货币的学科。在现实生活中,货币的通俗定义有很多种。第一种通俗定义就是把货币等同于现金。货币是什么,那不就是一张张人民币,钱呗!货币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东西,一般人这样认为自然也无可厚非,但是在金融学中,这样定义货币过于狭窄了,货币的范围要比“钱”大得多。在今天,支票、信用卡、银行储蓄卡都可以作为我们购物时的支付工具。实际上,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无论是商品、劳务还是金融产品的交易,用现金支付的只占极小的比重。
在日常生活中又有很多人将货币等同于财富,这是第二种通俗定义。但财富的范围又要比货币宽泛得多。人们购买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资产和拥有的住宅、轿车等都归为财富之类,但它们不属于货币的范畴。事实上,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社会财富的一般性代表,但货币并不等同于社会财富本身,它只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
第三种通俗定义是把货币等同于收入。收入是一定期限内的货币流量,而货币是某一时点上的存量,若把货币定义为收入,那么货币量将无法计量。
那么,金融学到底是如何定义货币的呢?关于货币的本质,在西方货币学说史上曾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货币金属论,二是货币名目论。
货币金属论者从货币的价值尺度、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出发,认为货币与贵金属等同,货币必须具有金属内容和实质价值,货币的价值取决于贵金属的价值。而货币名目论者则从货币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出发,否定货币的实质价值,认为货币只是一种符号,一种名目上的存在。
因为货币金属论是货币金、银本位制的产物,随着20世纪初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其影响力正日益减弱。所以目前在西方货币学说中,占统治地位的是货币名目论,这从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对货币的定义中可见一斑。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将货币定义为:“货币或货币供给是任何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或在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
翻开这本书的您肯定不是金融学家!请原谅我武断的推理。我估计别说真正的金融学家了,就是金融学的学生也很少有看过上述那本书的……所以我们的书中自然也不需要那么复杂的学术推论。言简意赅地说,货币就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有自己的价值,同时可以和任何其他的商品交换。
由于货币属于商品,因此它同所有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当处在不同形式的价值运动中的时候,货币所表现出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通常金融学家(当然经济学家也一样)认为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可以充当交易媒介、价值尺度、价值贮藏、支付手段和安全流动的商品,都可以被看作是货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它既可以是黄金、白银这样的有形物品,也可以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符号。只要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就可以被称为货币。
货币的第一个功能是交易媒介。我们用货币来支付商品和劳务能够极大地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在货币产生之前,人们进行商品交换时是用“以物易物”的方式,具体来说,拥有一头羊的人牵来了羊换取了另一个人牵来的鹿。但这种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非常不方便,于是,逐渐衍生出货币。人们统一用货币计量自己商品的价值,并用货币量的多少来向交易对手报价,从此,人们进行商品交换时不必再牵着羊了,而只要揣着货币就可以了。可见,货币并不是人们交换的目的,而只是便捷人类进行交换的工具,有了它,人类的商品交换就能从“以物易物”时代被推进到“以货币为媒介”的时代,交换的效率大为提升。
尤为重要的是,交换效率的提高,是满足社会分工的重要条件,人类社会也因此得以进步。举个例子来说,牛顿爵士对社会的贡献非常之大,但是他也要吃饭填饱肚子,养活自己。虽然我们不知道牛顿爵士其他的生活技能如何,比如投资(这方面牛顿爵士被证明很不行,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搜索下“南海泡沫”)、经商、手工艺品,等等,但是起码可以假定牛顿爵士可以给人讲授物理学。那么在一个物物交换的经济社会中,如果牛顿爵士想要获得食物,他就必须找到一个农夫,这个农夫必须既生产他所喜欢的食物,又想学习物理学。可以想象,这需要一定的运气和大量的时间。万一找不到的话,牛顿爵士就只能饿肚子或者放弃物理学研究而自己去种田,这对社会是多大的损失啊!
如果我们引入货币,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牛顿爵士可以为想听他讲物理学的学生讲课,收取货币报酬,然后用他收到的钱购买他所需要的食物。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货币大大降低了花费在交换物品和劳务上的时间,提高了经济运行的效率。同时,它使人们可以专注于他们最擅长的事情,同样也可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
货币的第二个功能是价值尺度。货币就像一把尺子,一把衡量商品价格的尺子。就像用“米”来表示长度、用“斤”和“两”来表示物品的重量一样,我们可以用“元”来表示物品的价值。可以想象一个以物易物的社会,1斤鸡肉的价格是2斤油,而1斤鱼值8斤西红柿,要判断鸡肉和鱼肉孰贵孰贱是很困难的。如果没有货币,有n种商品,它们相互交换需要标出n(n-1)/2个之多的交换价值。有了货币只需要n个价格。如果各种商品的价格都用“元”来标出,那么商品的贵贱便一目了然。
货币的第三个功能是价值储藏。在物物交换的经济社会,卖的同时也在买,买卖是合一的。但我们大多数人并不是想在获得收入时就进行支付,而要等我们有购物欲的时候再进行支出。产生货币后,买和卖成了两个相互独立的环节。在卖出商品时不必同时买进另一种商品,可以留着货币直到我们有需要的时候再购买别的商品。在卖出和买入之间的这一段时间里,货币就可起到价值储蓄的功能。
当然,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最主要的前提是币值一定要稳定。在一个高通货膨胀的时期,人们辛辛苦苦积攒的钱在不断贬值,例如一个月前可以买100斤大米的钱,现在只能买50斤大米。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让手中的货币尽快脱手,这时货币价值储藏的功能严重下降。
货币的第四个功能是支付手段。货币具有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的功能。凭借货币的这种功能,买和卖被分离了,很多更复杂的买卖得以成交。
货币的第五个功能是国际货币。如今地球变成了“地球村”,国际贸易日益频繁,交易的媒介便是货币。当然,能够充当国际货币的,自然是实力比较强、经济繁荣稳定的国家和区域的货币,比如美元、欧元等。如果一国政治环境动荡、经济秩序混乱,其币值朝不保夕,人们在国际贸易中自然不会接受这样的货币。现阶段,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高,人民币也将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接受。
可见货币就是买卖的桥梁,是商品流通的中介。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中,货币承担着交易媒介的功能。从远古时期的贝壳,到后来的金银铜,再到纸币,再到现在的电子货币,货币形态的每一次进步都使买卖变得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