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學其短
与径山维琳
苏轼
某岭海万里不死,而归宿田里,遂有不起之忧,岂非命也夫。然死生亦细故尔,无足道者,惟为佛为法为众生自重。
◎本文录自《苏轼文集》卷六十一。苏轼当时在常州,已病重,半月后去世。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今属四川)人。
◎径山,杭州佛寺。
◎维琳,僧人,俗姓沈,好学能诗。苏轼为杭州通判时,请其到径山住持。三十年后,苏轼北归,途中发病,维琳得信即来常州照料至苏轼去世。
念樓讀
流放在万里外的蛮荒之地那么多年,本该死在那边的,却死不了。好不容易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还未定居下来,便得病快要死了,难道不是命该如此吗?
但我知道,个人生死,不过天地间一小事,所以并没有什么需要诉说的。
大师深明佛学,精通佛法,发愿普度众生,永别之时,盼能为此珍重。
念樓曰
说人贪生怕死,好像很难听,其实这不过是一切动物包括人的本能。当然动物也有不怕死的时候,如蜂之卫王、兽之护幼;假如要对自然法则做道德的判断,也可说是无私无畏。不过动物没有人脑子,不会讲成仁取义一类的话。
但死终是每个人必然的归宿,再贪生也贪不到永生,再怕死也不可能不死,能够不夭死、不横死、不枉死就不错了。若后代已经长成,本身机体已坏,还要苦苦挣扎,既属徒劳,亦觉无谓。
苏轼说是活了六十六岁,其实还差半年满六十四,挨了那么久的整,刚刚回来就要病死,自然不会毫无留恋。但是他明白,人在“命”也就是自然法则面前是“无足道”的,所以也就能平静对待,不失常态。
他不能逃过死,却能死得不失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