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简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8 竞争3G,三足鼎立

为了进一步提升手机数据业务的带宽,通信厂商开始加紧推出3G技术。

1996年,欧洲成立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论坛,专注于协调欧洲3G的标准研究。以诺基亚、爱立信、阿尔卡特为代表的欧洲阵营清楚地认识到CDMA的优势,于是开发出了原理相类似的WCDMA(wideband CDMA,宽带码分多址)系统。之所以叫作WCDMA,是因为它的信道带宽达到5 MHz,比CDMA2000的1.25 MHz更宽。

很多人不清楚UMTS和WCDMA的关系,其实,UMTS是欧洲对3G的统称。WCDMA是UMTS的一种实现,一般特指无线接口部分。后面提到的TD-SCDMA也属于UMTS。

为了和美国抗衡,欧洲ETSI还联合日本、中国等国的标准开发组织共同成立了组织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合作制定全球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

反观北美,其内部意见却存在分歧。以朗讯、北电为代表的企业支持WCDMA和3GPP,而以高通为代表的另一部分企业联合韩国组成了3GPP2组织,与3GPP抗衡。他们推出的标准是基于CDMA 1X(IS-95)发展起来的CDMA2000。CDMA2000虽然是3G标准,但一开始的峰值速率并不高,只有153 kbit/s。后来演进到EVDO(evolution data only),它的数据速率才有了明显的提升,可以提供高达14.7 Mbit/s的峰值下载速度和5.4 Mbit/s的峰值上传速度。

在这一时期,中国也推出了自己的3G标准候选方案(也就是大家熟知的TD-SCDMA,详见3.2节),共同参与国际竞争。这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世界通信领域提出自己的标准。

经过激烈的角逐和博弈,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最终确认了全球3G的三大标准,分别是欧洲主导的WCDMA、美国主导的CDMA2000,以及中国的TD-SCDMA。

在3G商用进度方面,走在前面的是NTT。1998年10月1日,NTT Docomo在日本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商用3G网络(基于WCDMA)。

3G标准确定之后,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和建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2000年左右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互联网泡沫破碎,很多IT和通信企业元气大伤,无力进行3G的建设;另一方面,当时用户对3G的需求并不强烈,手机基本以功能手机为主,根本用不到那么高的网速。

到了2007年,乔布斯带领下的苹果公司推出了智能手机iPhone,打破了僵局。iPhone的高清触摸屏和应用商店(App Store)让所有手机用户耳目一新。谷歌公司紧随其后推出的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也进一步促进了智能手机的普及。

智能手机功能强大,刺激了用户对网速的需求。于是,3G开始走出低谷,成为各国运营商争相建设的“香饽饽”。“智能手机 + 3G网络”开启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生活开始随之发生巨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iPhone拯救了3G,也拯救了当时的通信行业。

智能手机的发展速度太快了。没过多久,人们就发现,3G也不足以满足网速需求。于是,在UMTS的基础上,ETSI和3GPP又开发了HSPA(high speed packet access,高速分组接入)、HSPA+、dual-carrier HSPA+(双载波HSPA+)和HSPA+ Evolution(演进型HSPA+)。这些网络技术的速率明显超过传统3G,人们将其称为3.7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