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华夏的雏形
早在数百万年前,中国境内就有人类居住。考古学者发现的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遗存,有距今180万年的山西芮城西侯度文化遗址,有距今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上那蚌元谋人遗址,还有距今100多万年的河北原阳小长梁遗址和东谷坨遗址。到了旧石器时代中期,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遗存已经有几十处之多,其分布范围,除了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大荔人(今陕西大荔)、许家窑人(今山西阳高)和丁村人(今山西襄汾)外,北至辽宁营口有金牛山人,南至广东曲江有马坝人。这些早期的人类,因为高山与大河的阻隔,基本上处于各自独立的发展状态。他们发展的脚步不一致,相互之间很少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但是,经过了几十万年的繁衍生息之后,随着群体数量的增加和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不同群体之间必然会或迟或早地联系起来。
原始社会遗址分布图
较早发展起来的,是生活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一些人类群体。在5000多年前,他们进人了父系氏族社会,并逐渐形成了部落和部落联盟,开始向文明时代过渡。这些部落中,以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最为有名。据说炎帝又叫做烈山氏,是生活在渭水流域的姜姓氏族的首领。他最早教会他的人民使用耒和耜,最早制定了历法,最早学会辨别土壤的性质,最早设立了集市交易的制度。此外,他还遍尝百草,又制作了五弦琴和七弦琴,是医学和音乐的创始人。
在炎帝氏族衰落的时候,出于同一血缘的黄帝氏族崛起了。在一次名叫阪泉之役的战斗中,黄帝击败了炎帝,接着又击败了一个名叫九黎的异姓部落,擒杀了他的首领蚩尤。黄帝部落成为黄河流域的部落盟主,黄帝被后来的文献称为“天子”。在黄帝时代,人们开始驯养和使用牛马,发明了车船,学会了打井和养蚕缫丝,也开始使用青铜武器。除了物质文明的进步外,文化也有了极大的发展。大约在这一时期,人们发明了文字,进一步完善了历法,其他各种艺术如音乐、美术等也由于宗教的原因发展起来。特别值得提出的,还有冠冕衣裳的发明,以及初步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的设置。总之,中国史前社会的发展在黄帝时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黄帝以后,又经过了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和夏禹几代的发展,以渭水、洛水为中心的黄河中游地区逐渐完成了从氏族部落联盟向氏族国家的转变。
4000多年前,在今天东起豫东平原,西至陕西华山,北至河南济水,南到皖北淮水的区域内,黄帝部族中颛顼一支的后裔—以夏后氏为首的夏部落联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夏。“夏”,按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是“中国之人也”,“中国”就是中原,所以“夏”就是中原之部族。又因为夏的都城在阳城,即今天河南嵩山附近,而嵩山古代又称作“华”,所以夏族也被称为华夏。
夏的活动区域
夏成立400多年以后,社会内部的矛盾逐渐尖锐起来。夏桀即位后,不但穷兵黩武,发兵攻打其他部族,而且大肆挥霍享受,引起了人民的普遍不满。当夏族走向衰落的时候,部落联盟中的另外一支,位于夏族东部的商族逐渐强大起来。商族据说是帝喾的后裔,其祖先叫契,因为曾经协助禹治水,被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于是以商作为族称。从契到汤,商族在经历了14世共8次的迁移之后,最终来到了亳(今山东曹县),并逐渐壮大起来。商汤首先灭了亳附近的葛,接着又灭了韦(今河南滑县)、顾(今河南范县)、昆吾(今河濮南阳西南)等部族,最后灭掉了夏,建立了一个以中原地区为中心,东至海滨,西到今陕西,北到今河北,南达今湖北的新王朝—商。
商的势力范围
商建国的前期,还有过几次迁都,到了盘庚的时候,迁到了殷,也就是今天河南安阳一带,从此稳定下来。这时距离商汤已经有300年左右了。商的文明较夏又有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青铜器的制造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祖甲之后,几代商王都穷奢极欲,尤其是帝辛(名纣)即位后,由于统治极其暴虐,商族不仅和其他各臣服部族的矛盾开始激化,商族内部的矛盾也开始尖锐起来。当商族开始衰落的时候,活动在周原(今陕西岐山、扶风一带)的周族日益强大起来。周据说也是帝喾的后裔,其始祖名稷。当窋不做首领的时候,因为和夏族发生了矛盾,就率领周人来到了今天甘肃东部庆阳一带,当时,这里属于落后的戎狄地区。不窋以后,鞠做了周人的首领;鞠以后,公刘又做了首领。公刘带着周人来到了豳(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并定居下来,整修土地、修筑茅舍,周族逐渐得到了发展。公刘以后,又过了300余年,到了古公亶父做首领时,因为受到北方戎狄的逼迫,又一次举族迁徙到了周原。迁到周原以后,周逐渐强大起来,并与商建立了联姻关系。
周人的首领季历臣服于商,又娶了商族的女儿为妻,但即使如此,还是遭到了商的讨伐。季历以后,文王即位,周的力量进一步强大起来,文王被商封为西伯。文王死后,他的儿子武王即位,终于发动了对殷商的战争,建立了周。周的统治区域,以今陕西关中平原为中心,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至今辽宁,南至长江,基本囊括了今天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其疆域是三个朝代中最大的。
周的疆域
夏、商、周三族都是古老的部族,他们不断迁徙求生存的踪迹差不多遍布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其时间前后长达千年左右。这三族的活动,是中国境内各部族互相融合的开端,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础。三族先后兴起,相继建立了夏朝、商朝和周朝。这三个朝代之间的更替,不是后一个消灭前一个,而是后一个代替前一个成为各部族的共主。在后一个部族成为共主后,已失掉共主地位的前一个部族仍然存在,只是成为后者的臣服者而已。三族之间的关系,有联合和归附,也有冲突和征服。后起的周族的先祖,曾经担任过夏的农官,又曾为商的方伯。商建国后,夏成为商的诸侯,仍然存在和发展;西周建国后,夏、商二族成为周的诸侯,也仍然存在和发展。三族之间的联合和归附促进了民族融合,三族之间的冲突和征服也促进了民族融合。融合的结果,是西周末年形成了华夏族。华夏族形成的这种模式,在以后的上千年时间里连续不断地发生,形成了汉族,并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