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耳聋是一种普遍的生理现象。在语言发展之前就有严重听力损失的人约占人口的千分之一。耳聋也是一种复杂的现象。体现耳聋复杂性最为突出的两个方面是耳聋程度和耳聋发生时间。通常,聋人是指其优势耳听力损失达70分贝或以上者。如果耳聋发生在两岁半以前,那么患者一般还没有习得有声语言,称之为语前聋人。本书以后提及的聋人均指没有经历有声语言实践者。他们是语言学和心理学领域主要研究的听障群体。增加耳聋现象复杂性的第三个主要因素来自患者的家庭成长环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聋人从小生活在听人中间。而且,不论耳聋与否,婴儿基本上都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这也降低了人们发现其听力状况异常的可能性,有的甚至直到两三岁才被觉察患有听觉障碍。
耳聋的最大影响莫过于它对患者语言实践的制约。尤其是那些在听人中间成长的聋人,他们往往因为某些客观原因,既学不好口语也发展不好手语。因为语言交流实践受到限制,聋人在参与社会活动和受教育程度方面也会受到严重限制,而且,这种限制的强烈程度会随年龄增加而加重(Stokoe,2005)。因此,对聋儿最有价值的补救措施是尽早觉察其耳聋障碍并尽早为之提供语言发展环境,对之进行语言康复训练。聋儿接受有效语言康复训练越早,他/她较好习得口语和/或书面语能力的可能性就越大(Yoshinaga Itano,2003)。然而迄今为止,多数聋人其口语和/或书面语能力的发展远远达不到同龄听人水平。
通常,聋人不能像听人那样用口和耳通过有声语言进行言语交流。他们主要使用手语——一种基于视觉手势模式而不是基于听觉口语模式的人类自然语言。虽然手语和有声语言没有本质区别,但是手语似乎确有不同于有声语言的地方。在许多与语言有关的认知活动中,聋人可能因为对手语的依赖而发展了独特的认知技能。
概念的发展受语言、文化和背景知识等因素影响。聋人和听人生活在同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如果聋人在概念认知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听人有所不同,那么,这种不同必然来自他们和听人在语言认知方面的差异。因此,对聋人概念认知活动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露聋人独特的语言认知机制,为促进聋人的语言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而且也有助于在普遍意义上揭露语言与认知的关系,推进语言与认知理论的发展。
通常,儿童到10岁时其概念发展已经接近成人水平(Desprels Fraysse & Lecacheur,1996),其概念组织认知策略也已经趋于成熟。虽然聋童可能因为受语言影响,在某些方面的发展会有所滞后,但是,除听觉之外,他们在其他生理机能以及与语言无关的认知能力方面都和听童没有差异(Vernon,2005)。求知欲强烈但还没有走向社会的青少年聋生,他们在心理学实验中的行为表现能够体现其单纯的、相对成熟的认知心理,是一个可以对之进行语言与认知研究的理想群体。这就是本研究之所以选择青少年聋生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现有概念理论的建立主要基于对听人的研究成果。已经得到普遍认可的概念理论主要包括分类学联系概念、主题关联联系概念、Slot-Filler概念(Lucariello & Nelson,1985)和Ad-Hoc概念(Barsalou,1983)等。本研究从前三种概念联系及其相互关系的角度,通过认知心理学系列实验,比较聋、听青少年的概念认知活动,考察其概念词产生、归类、识别、记忆和联系判断的行为特点,揭示其语言认知方面的独特规律。
本书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概念联系类型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框架、聋人的语言与认知研究现状、青少年聋生概念联系研究报告和青少年聋生语言与认知关系的讨论。因此,本书的参考价值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概念联系类型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与研究,主要介绍分类学联系、主题关联联系和Slot-Filler联系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与研究现状。
(2)聋人的语言与认知研究现状,主要介绍聋人手语的语言性本质、聋人书面语发展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人们关于聋人在视觉与注意、工作记忆和概念与推理等独特性方面的研究成果。
(3)青少年聋生概念联系研究报告包括:①青少年聋生的分类学联系概念中不同水平概念间联系意识、概念边界意识和基本水平概念典型性意识;②青少年聋生的Slot-Filler和分类学联系的相对意识倾向;③青少年聋生的主题关联联系和分类学联系的相对意识倾向;④青少年聋生的普遍概念联系意识;⑤文字、手语和图片三种不同刺激呈现形式对青少年聋生概念认知活动的影响。
(4)在系统讨论研究发现的基础上,对青少年聋生语言与概念认知关系进行理论剖析,并根据聋人依赖视/知觉和手语的客观现实,提出聋人语言教育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建议性事项。
本研究部分成果曾以五篇论文形式发表在《斯堪的纳维亚心理学杂志》、《心理学报》、《中国特殊教育》和《心理科学进展》上。
李德高
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