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鸿爪话当年
一 童年(1916—1925年)
我1916年11月14日出生于广东省三水县大良乡桥头村一个农民家庭。据说1915年曾发生过一场特大水灾,全村的房屋除了东边最高的山坡上有一小部分没被水淹外,其余的都受了灾,因此,许多房屋的墙上现在仍残存着当时人们刻画的一条线——乙卯年水测。大灾之后的翌年,村内诞生了一批嗷嗷待哺的小生命,那就是和我同年的兄弟姐妹,计有:黄维家、黄湛清、黄钧华、黄国华、黄炳权、黄维浩、黄德容(女)、黄昆鹏、黄灼桃等,可以说是村里有史以来新丁最多的一年。
父亲黄象桂
母亲陆月好晚年照片
我父亲叫黄象桂,别号镜泉,只读过三年义学就出外谋生,最初替人帮厨,也当过店员,后来和朋友们合股做生意,在广州市上九路开设仁益绒线店(有股东施元霭、黄祖棠)、知原堂中药店(股东李吉)、聚源银号和和记丝庄(股东邓雨三)等。因本少利微,组织管理不善,开业不久,聚源银号、知原堂中药店先后倒闭易手,仁益绒线店和和记丝庄也在抗日战争期间于1938年10月广州沦陷时停业解散。父亲赋闲在家,身心饱受刺激,于1946年逝世。
父亲虽然读书不多,但在商界中锻炼了几十年,内而顾家,外而应世,与亲朋邻里相处融洽,尤其事母至孝。当家庭经济有所好转但我的祖母已去世时,他常常对家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他非常尊敬村中唯一的清末文人二伯黄绍伦,二伯年老时生活拮据,父亲经常选购一些高档的咸鱼、惠州梅菜和其他食品送给他,这也是二伯在村内义学任教时,对我特别用心教导的原因之一。
父亲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爱附庸风雅,收藏过一些字画,当我的弟弟长大要起名字时,父亲与村中的大伯黄盛商量,他摇头晃脑背诵(成语考)“金马玉堂,羡翰林之声价”的样子我至今都记得。当时他大概是希望这个儿子能成为饱学之士,所以给我的弟弟取名为黄金堂。弟弟结婚时,父亲写了一首诗贺之:
黄门喜庆宴成龙,进宝招财又识凤。
光宗耀祖非凡颂,苏氏才华秀慧中。
美满良缘堪敬重,好逑淑女乐无穷。
结合丝罗齐祝颂,婚联今后子孙融。
另外据说,村中的一个长辈黄照,其妻叫阿少,儿子叫黄良。黄良结婚时,我父亲参加了婚礼,在闹新房那天晚上,编写了一首顺口溜,把黄照一家大小十三口人的名字都编进去了,那顺口溜是这样的:
吉星高照负返归,妆奁多少带齐来,良田万亩夫君志,早晚持家我所为,媆夹爽,脆夹溶,见溶收火免煲燶,六味调匀肴馔美,八珍师傅是陈松,九九心思而想食,似兰香味更唔同,三生得会郎君面,二人携手入房中。
这首顺口溜中字底有黑线的都是黄照家人的名字。顺口溜契合结婚日的情况及新娘日后的工作和责任,亦庄亦谐,十分有趣,得到当时村中父老兄弟的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