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龟类人工养殖现状
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主要靠野外捕捉来满足对龟类的需求,尚未开展人工养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们对龟的利用增加,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些科研单位如暨南大学爬行动物养殖场,对三线闭壳龟和山瑞鳖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之后又对乌龟、黄喉拟水龟、黄缘闭壳龟、平胸龟、黑颈乌龟、四眼斑水龟、地龟、中华花龟、金头闭壳龟、鳄龟、安南龟、红耳彩龟、安布闭壳龟、大东方龟及中华鳖等龟鳖类的人工养殖技术进行了研究。此后,1985年湖南省农林厅科教处下达了“乌龟养殖技术的研究”项目,湖南汉寿县特种水产研究所开展了乌龟的养殖试验。这些研究成果为以后开展龟类的大规模人工养殖奠定了基础。
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仅有少量的龟类养殖和少数的龟类养殖户,但龟类的需求量却逐年增加,龟的价格也不断上升,从而吸引众多投资者进入养龟行业。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首次出现了养龟热,养殖种类主要为乌龟和红耳彩龟,也有少量养殖黄喉拟水龟、三线闭壳龟和黄缘闭壳龟。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湖南、湖北、浙江、江苏和山东等省份,各种规模的养龟场不断涌现,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至2000年,乌龟、黄喉拟水龟、三线闭壳龟、黄缘闭壳龟、鳄龟及红耳彩龟等龟类的养殖开始兴旺发达。到2002年底,我国有年产10万~20万只龟苗规模的养殖场8家,年产1万只龟苗规模的养殖场达100余家,年产100~1000只龟苗规模的养殖场则多达上千家。养殖场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苏、浙江、江西、海南、河南、安徽、山东和福建等省或自治区。此时的养殖种类主要有乌龟、红耳彩龟、黄喉拟水龟、鳄龟、三线闭壳龟和黄缘闭壳龟等,一些稀有种类如周氏闭壳龟和金头闭壳龟亦有少量饲养。此后,龟类的养殖进入了调整阶段和特色养殖阶段,即乌龟和红耳彩龟等常见养殖种类因价格下跌而养殖减少,而黄喉拟水龟和三线闭壳龟因需求量增加和价格上升而养殖扩大。还出现了一些特色养殖,如各种国产闭壳龟的养殖和进口观赏龟的养殖,使养殖种类逐渐多元化,并形成了饲养、繁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模式。近几年来,龟类的人工养殖迅速崛起,特别是黑颈乌龟、黄缘闭壳龟、安南龟、三线闭壳龟和黄喉拟水龟等名龟的养殖,独树一帜,展现出广阔的前景。从国外引进龟类的力度不断加大,养殖品种不断增多,使龟类养殖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