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管理系统
一、管理系统的含义
根据系统的观点,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管理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和子系统,按照管理的整体功能和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这一概念包括以下具体含义:
(1)管理系统是由若干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可以被看作管理系统的子系统,而且这些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2)管理系统是一个多层次结构。对内,管理系统被划分成若干子系统,并组成有序结构;对外,任何管理系统又成为更大的社会管理系统的子系统。
(3)管理系统是整体的,发挥着整体功能。也就是说,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其管理功效的大小,而任何一个子系统都必须是为实现管理的整体功能和目标服务的。
二、管理系统的构成
管理系统一般由以下要素构成:
(1)管理目标。管理目标是管理功能的集中体现。管理目标是管理系统建立与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管理系统必须围绕目标建立与运行。所有的管理行为都是为了有效实现目标。
(2)管理主体。管理主体即管理者,是管理系统中最核心、最关键的要素。配置资源、组织活动、推动整个系统运行、促进目标实现,所有这些管理行为都要靠管理者去实施。管理者是整个管理系统的驾驭者,是发挥系统功能、实现系统目标最关键的力量。作为管理的主体,管理者既表现为单个管理者,又表现为管理者群体及其构成的管理机构。
(3)管理对象。管理者对管理对象进行管理。管理对象作为管理行为的受作用一方,对管理成效以及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影响。管理对象包括不同类型的组织,也包括各组织中的构成要素及职能活动。
(4)管理媒介。管理媒介主要指管理机制与方法。管理机制与方法是管理主体作用于管理对象过程中运用的一些原理与实施方式、手段。管理机制在管理系统中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它是决定管理有效性最直接、最核心的因素;而管理方法是管理机制的实现形式,是管理的直接实施手段,具有过河所必需的“桥”与“船”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5)管理环境。管理环境是指实施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内外条件和因素的总和。管理行为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并受到管理环境的重要影响。所以,管理环境是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管理机制
机制原意是指机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引入管理领域后提出了管理机制的概念。所谓管理机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运行机理。
1.管理机制的特征
(1)内在性。管理机制是管理系统的内在结构与机理,其形成与运作是完全由自身决定的,是一种内运动过程。
(2)系统性。管理机制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具有保证其功能实现的结构与作用系统。
(3)客观性。任何组织,只要客观存在,内部结构、功能既定,则必然要产生与之相应的管理机制。这种机制的类型与功能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4)自动性。管理机制一经形成,就会按一定的规律、秩序,自发地、能动地诱导和决定企业的行为。
(5)可调性。机制是由组织的基本结构决定的,只要改变组织的基本构成方式或结构,就会相应地改变管理机制的类型和作用效果。
2.管理机制的构成
对于一般的管理系统,管理机制主要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
(1)运行机制。运行机制是组织中最基本的管理机制,是管理机制的主体,主要指组织基本职能的活动方式、系统功能和运行原理。运行机制具有普遍性。任何组织,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单位、部门,都有其特定的运行机制。
(2)动力机制。动力机制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管理机制,是为管理系统提供动力的机制,是指管理系统动力的产生与运行机理,主要由利益驱动、政令推动和社会心理推动三个方面构成。
(3)约束机制。约束机制是对管理系统行为进行修正的机制,其功能是保证管理系统正确运行,以实现管理目标。它是指对管理系统行为进行限定与修正的功能与机理,主要包括权力约束、利益约束、责任约束和社会心理约束等。
四、管理环境
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内部和外部并对组织的绩效产生影响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环境是组织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它存在于组织界限之外,并可能对管理当局的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按照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可将环境分为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或者说间接环境和直接环境。
1.一般环境
一般环境是指对某一特定社会中所有组织都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环境:主要指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利率、通胀率、可支配收入、证券市场指数以及一般的经济周期等。这些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动,都将通过改变企业的供给环境和市场环境来影响企业的经营与决策。
(2)政治法律环境:主要指总的政治形势及立法和司法现状,包括政局稳定性、社会制度、党派关系、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产业政策等。政治稳定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而法律则是企业公平竞争的基本保证。
(3)社会文化环境:主要包括社会价值观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成员行为态度的变化和人口数量及结构的变化等。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对产业结构和规模会产生影响。
(4)技术环境:主要指目前社会技术总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技术因素具有变化快、变化大和影响面广的特点。技术的突破将对企业产生极大的影响,有时某些新技术的产生能够引起一场社会性技术革命,创造一批新产业,同时迫使一批现有产业被淘汰。
(5)自然资源因素: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资源、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因素。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会给企业带来发展机会或某种威胁和限制。
【小链接】
作为商业问题的全球变暖
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商业问题。气候变暖的证据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一些人认为未来的冬季奥运会将可能被取消,因为可能就没有冬季了。其他人则认为讨论地球的厄运有些危言耸听,没有什么事实依据。
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Exxon Mobil)就是一家主张全球气候变暖的证据并不可信的公司。这家公司能够推迟实施对于二氧化碳的排放限制吗?它能够保护的不过是其短期资产的价值罢了。它甚至能够使公众相信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要小于政府的管制所带来的威胁。但是对前景持有这种看法的公司的数量正在减少。绝大部分(并非所有)的科学家都在担心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可怕后果。根据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上商业领袖们的看法,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当今商业所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
全球气候的变迁不仅是风险,也是商业机会。关注该问题的经理们将致力于影响政府管理,努力解决那些与气候变暖有关的问题,并且让公众知道他们的努力。
许多行业和公司都直接受天气的影响,因此现在就为将来可能的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后果做打算是必需的。举个例子,保险公司必须修改它们关于财务损失的预测模型;房地产经纪人也必须熟知洪水的类型;旅游行业必须预先知道不同的风暴类型对该度假地区需求带来的影响(无论是热带地区还是滑雪胜地),农业公司有可能必须放弃在气候会变得更热的地区的投资,而将投资重点转移到那些由于气候的变化而更加适宜农业发展的地区;木材公司也可能要把更多的钱放在火灾防控方面。
环境变化也创造了商业机会。种子销售商能开发出在干旱环境下有更高产量的品种。ABB和霍尼维尔(Honeywell)公司会投资更加复杂的空调设施和其他在能源成本增长时更加有利可图的产品。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将全球气候变化看作是在与那些技术不太先进的对手的竞争中取得优势的机会。它们投资生产不排放二氧化碳的汽车,这将产生一个全新的市场。
英国石油公司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方面是一个真正的领导者。在1997年,公司的CEO John Brown爵士成为第一个公开阐明全球气候变暖危险的石油界领导者,并且与业界其他人发生了冲突。他保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且在业界引导了一种直面而非逃避环境问题的态度,包括废水处理问题。
(资料来源:K.O'Neill Packard,F.Reinhardt.What Every Executive Need to Know about Global Warming. Harvard Business Review,July-August,2000,pp.129-135;A Big-Oil Man Gets Religion. Fortune,March 6,2000,pp.F87-F89;Defending Science. The Economist,February 2,2002,pp.15-16,R.C.Anderson and B.Mckibben.Winterless Olympics? The Washington Post,February 8,2002,p.A31)
2.具体环境
一个组织的具体环境,是指对某一特定组织构成影响的那些环境因素。与一般环境因素相比,具体环境因素能够更直接地给一个组织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同时也更容易被组织人员识别。具体环境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客户:即向企业提供其所需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市场需求,属于影响企业产出的环境因素。客户通过压低价格、要求较高的产品质量或索取更多的服务项目,并且从竞争者彼此对立的状态中获利。
(2)供应商:这是企业供应资源的环境因素,属于企业投入环境因素。供应商可能通过提价或降低所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来向某一企业施加压力,从而使该企业无法跟上成本控制的要求而失去利润。
(3)竞争者:包括同一产业中现存的竞争者、潜在进入者及替代产品的威胁。最明显的竞争方式是:竞争企业生产类似产品并卖到同一市场上,从而造成企业间激烈竞争。现有的竞争者通常以价格竞争、广告、产品引进、提高客户服务及维修等向某一企业施加压力;新的竞争对手引进了新的业务能力,带有获取市场份额的欲望,从而导致企业产品的价格压低或成本上升;替代产品限制了企业可获利润的上限,从而限制了企业的潜在收益。
(4)政府:政府部门是指为国家和社会利益而监督企业经营的各有关部门,如财政局、税务局、劳动局、质检局、工商局等。因此,企业的管理者也必须理顺同这些部门组织之间的关系,在它们的监督约束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5)公众:公众通常是指所有实际上潜在地关注并影响着一个企业目标的达成的社区、组织、群众团体或居民。如金融公众、媒体公众、当地公众、内部公众等。在社会上,为了公众利益,也有很多组织,如消费者协会、绿色和平组织等也会对企业进行监督。
3.环境的特征
环境的不确定性:任何组织的运行,都要受到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的影响,然而环境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增加了组织对环境反应失败的风险。组织环境的不确定性来自环境因素的变动性和复杂性。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如果组织的环境要素变化程度很大,称之为动态环境;如果变化程度很小,称之为稳定环境。稳定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稳定环境也可能转化为动态环境,环境的复杂程度是用于评估分析环境不确定性的另一要素,它是指环境要素的数目多少,以及这些企业对这些要素所需的知识范围。如:与组织打交道的顾客、供应商、政府、公众越少,其环境的复杂程度就越低,相应的不确定性也就越小。
环境不确定性的类型: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着组织的成败,因此,管理者要努力降低这种不确定性。将环境的稳定程度和复杂程度结合起来分析会出现以下四种类型:
(1)相对稳定和简单的环境。这种环境中的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很低,可以通过纪律和规章制度以及标准化程序进行控制和管理。
(2)相对稳定但复杂的环境。处于这种情形的企业,面临许多不同的环境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发生变化,但变化只是渐进的,是可以预见的。
(3)不稳定但简单的环境。这种情况下的环境虽然只有少数几个不同质的因素,但往往在供求方面发生无常的变化,因而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
(4)不稳定而且复杂的环境。组织有可能面对极度动荡且复杂的环境,这是一种极难对付的情况,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和限制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应付环境不外乎两种方式:一是面对环境的不确定性通过预测和不断调整内部结构,使其与环境相协调;一是可以通过对环境实施有效的控制,或者改善环境,以减小环境的制约。
4.环境研究的意义
环境一方面为组织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又对组织的活动起制约的作用。因此,把握住环境的现状及将来的变化趋势,利用有利于组织发展的机会,避开不利于组织发展的威胁,这是组织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首要任务。对企业来说,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1)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从宏观上讲,任何国家和政府为了解决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总要制定一系列的路线、方针、政策,当国家形势发生变化时,其路线、方针、政策也会发生变化。企业如果不正确地预测、估计这些变化,就有可能面临十分被动的局面,如果企业对这些变化做了充分的准备,就能够抓住机遇,长足发展。
从微观上讲,企业经营的一切要素,都要从外部环境获取,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也要通过市场销售出去。因此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要通过外部环境才能得以实现。
(2)外部环境影响企业内部的管理关系。
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方针政策、经济计划、市场需求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的结构,职工的想法以及利益的分配等。例如:企业的组织结构要随市场的竞争形式、科学技术发展等外部变化而做出调整,企业内部的分配制度也要根据市场上所实现并用以分配的总价值加以确定。
(3)外部环境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特色。
处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企业,都会形成自己的经营管理特色,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环境的影响所致。例如,美国与日本的企业由于环境的不同,因而经营管理的特色也不同。
环境研究对管理之所以必要,根本原因就在于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通过环境研究不仅能了解现在,而且能了解未来,这对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