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脉个食
客家饮食深受土著文化之影响。待客时,尽家有无, 鸡杀鸭,即使席桌上摆满了各种大鱼大肉的盘碗,还会对客人说:“么脉个食”,意为没有什么东西招待,不好意思。究其原因,山区的自然生态特点是开门见山,生产条件艰苦,劳动强度大,需要较多脂肪和盐分补充大量消耗的热能,故饮食烹调偏咸、偏油。佐料一般用生姜、胡椒、家酿糯米酒,这样做出来的菜鲜香、纯正,利于消化,而且本味鲜明。
饮食与生态环境有关。山区水冷、地湿、雾重,食物宜温热,忌寒凉,故多用焖炒,少吃生冷。俗民略懂些中医常识,讲究食物性能。诸如,鸡蛋滋补,鸭蛋性凉,母鸡、母鸭泻火,公鸡、胡鸭燥热等。膳食讲究调和搭配,多用药材调理阴阳,并根据时令增减食物品种,类似于现代术语“饮食疗法”。一般家户都备有中草药以防病治病,许多妇女还自己制作药酒、仙人粄。
在肉食方面,以猪、鸡、鸭、鱼等为主。各家各户养肥猪过年,杀猪祭祖,请客聚餐。鲜见牛肉和羊肉。
宴席不用牛肉和狗肉。因为“牛是农家宝”、“狗为守门卫”,故传统上不杀牛杀狗待客。红事宴客,第一杯先喝红(老)酒,然后再喝其他酒。白事(治丧)则喝白酒。
在水产方面,除鱼可在门前水塘随时捞钓外,山溪的蛇哥老蟹也应有尽有,诸如蛇、拐(即青蛙)、泥鳅、鳝鱼、鳖、蛤、蚌、田螺、小螃蟹等水中之物,俗谓“蛇哥老蟹脉个死佬都食”。这对于中原汉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城乡多有狗(菜狗)肉摊档。俗谓“夏至狗,吃了满山走”、“狗肉滚三滚,神仙都企(站)唔稳”。有“小狗补肾、中狗补血、老狗祛风湿”的说法。常吃狗肉可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腹满少食、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阳痿遗尿等病。乡俗虽然喜欢吃狗肉,但绝不用狗祭祖、宴会,而且有“狗肉不上正席”的说法。
喜吃猫、鼠肉。俗传猫肉有医治痔疮的功效,与鸡、蛇共炖谓“龙虎凤”。吃猫肉时,要除去猫的正脊。而鼠则多吃田鼠、山鼠等。
节庆菜用料以大鱼大肉为主,讲究野生、家养的“绿色食品”。加工时讲究粗刀大块,注重火功,以炖、煮、焖、煲、酿见长,烹调讲究原汁原味。乡俗红白喜事宴客,多大块鱼、大块肉,吃“12 大碗”,其中肉类就有十大海碗之多。
猪肉圆
鲩圆
特色菜。梅菜扣肉、开锅肉圆、蒜哩焖猪肉、咸菜焖猪肉、豆干焖猪肉、圆蹄肉、锤圆(猪肉圆)、鲩圆(鱼圆)、清蒸鱼、醋熘鱼、煎酥烧、煎芋圆、盐焗鸡、焖鸡酒等。其中,梅菜扣肉选料“三层靓”猪肉,将食材用开水烫至6成熟后切成方块拌上酱油,盛于碗内,上铺梅菜再放锅内用文火蒸烂。开锅肉圆用鲜猪肉剁成肉泥,加入适量薯粉、胡椒等佐料,挤成丸子,然后用慢火煮或蒸熟。程乡县丙村的开锅肉圆、松口的鱼圆、松源的牛肉圆为地方品牌。
盐焗鸡
平远县仁居镇有红菌豆腐,用豆腐渣作原料,摊在竹箕上,放在阴凉处,数天后长出一层曙红色的真菌,是高级原生态汤料之一。
乡俗赴宴有“夹菜”之俗,即自己在宴席上只喝汤或吃青菜,而将肉菜带回去给家人分享。
乡俗以“东瓜(即南瓜)再大也是小菜”、“一日三餐小菜饭”为口头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