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脱离国家、超越国境”,进行着地域迁移。世界各国社会越来越开放,促进了移民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迅速增加,文化交流更加深化。特别是现代交通工具便捷程度的提高、各种丰富多彩的传媒面世、互联网的发明和应用,使 “人、物、信息”得到迅速的移动和传播,致使各地域的社会、民族、国家所 “特有”的文化发生着重大改变。在这一过程中,各国的移民,经历着文化的碰撞、调适、认同、融合的各个时期。因此,厂家 “异文化理解”、“文化传承”、“文化认同”、“多文化共生”具有了更加重大的意义
2012 年 12 月 17 日,我国第一部年度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 No.1》 中公布的数字显示,2005 至 2010 年国际移民总数从 1.95 亿人增长到 2.14 亿人,占世界人口的比例达 3.1%。根据 IOM (国际移民组织) 预测,到 2050 年,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移民总数将达 4.05 亿。1当今世界国际人口迁移较之历史上任何时期都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状态,其移民的目的、原因、规模、文化认同等因素在新形势下也不断发生着诸多新的变化。
随着跨国移民人口的增多,国际家庭、移民家庭中有关子女教育的问题日益突出。移民子女不断受到来自家庭、居住国社会、学校、媒体等对他们的身份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等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的影响和困扰。这些影响和困扰,使移民子女在文化体验、成长的过程中,经历着文化认同和认同变迁的忧虑与苦恼。如何帮助这些移民子女冲破文化、身份认同的困境,减少其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不适应情况,使之适应新的社会环境,这一问题越来越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学术界对此进行认真思考和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人移居海外历史悠久,形成遍布世界各地的移民群体———华侨华人。尤其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出国门、移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数量急剧增长。目前,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已经达到 6 000 多万2,加之混血后裔,数量则更加庞大。
日本是继朝鲜之后,中国人移居海外最早的国家。历史上,大批中国人带着先进的文化、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移居日本,对古代日本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近代以来,由于中日两国关系、移民政策、经济状况等各种条件的限制,移民人数一直很少。据日本法务省入国管理局 1974 年的调查,大陆各省籍的华侨华人总数为 21 864 人,台湾省籍的为 24 080 人,两者相加得出老华侨华人的总数是 45 944 人。3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出国门的人越来越多,日本也随着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逐渐对中国开放。特别是 1978 年《中日友好条约》签订以后,两国人员交往日益频繁,各个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因此,在日华侨华人的数量发生了空前巨变。从 2007 年起,在日中国人首次超过在日韩国人和朝鲜人数量,跃居在日外国人榜首,并连续 6 年成为在日外国人中人数最多的 “第一大族群”。
据日本法务省入国管理局 2012 年 6 月 13 日发布的 2011 年 “平成 23 年(2011 年) 末外国人登录者统计”数据显示,在日中国人登录者达 674 879 人,占在日外国人总数的 32.5%;4截至 2011 年底,取得日本国籍的中国人总数已达 123 602 人,5战后残留中国孤儿归国者及眷属 12 608 人 (共 5 882 个家庭,12 608 人中 6 000 人左右是日本人)6。综合各类数据,目前在日本的华侨、华人、留学生、就学生、研修生、日本人配偶、非法滞留者 (其中 11 700 人7持有工作签证) 等在日中国人可统计人口已达 822 789 人。
在日的大多数华侨华人基于浓郁的家国情结与传统观念,努力保持并希望子女延续中华传统文化,并努力延缓被同化的进程,也更希望子孙后代在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的同时,能够保留中华文化和民族的优良传统。他们都有一个共识,即“加强民族意识,促进母语教育和弘扬中华文化”。
一、日本华侨华人子女的基本状况
据日本法务省入管协会 2011 年统计,0~19 岁 (日本法律规定,成年人的年龄为 20 岁) 的持中国护照的在日华侨子女为 71 872 人; 另据日本厚生劳动省人口动态调查结果显示,中日国际婚姻家庭所生儿童数增长较快,2010 年已达82 277 人。8仅此两项加起来就有 154 149 人,加之已经加入日本国籍的华人子女,目前在日华侨华人子女的总数约 16 万多人。
在日华侨华人的子女大部分是在日本出生,在日本社会接受教育; 也有部分子女是在中国出生,因父母移居日本,他们也离开原来的生长环境,跟随父母来日进入日本学校学习,在新的环境中成长。这些成长于华侨华人家庭的子女,时刻感受到身处两种文化之中,经历了冲突、调适、融合的过程。他们在与不同传统、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以及不同族裔群体的互动中生存,面临着许多新挑战和新问题。由于父子两代人同化的取向和速度不同,华人的父母经历了子女教育过程中文化碰撞的烦恼和忧虑。
新华侨华人子女是第二代移民,日本的社会文化和父母文化背景不同,家庭文化和学校文化不同,处在两种文化的夹缝之中,子女们有时分不清自己是哪国人,体验、经历了文化认同的困惑和彷徨。由于与父母生长在不同的时代、成长于不同的文化环境,孩子与父母之间不能顺畅地交流、沟通,因而产生认识上的“文化摩擦”。因此,华人家庭中不仅存在任何家庭中都常见的父子两代的代际冲突,也时常发生移民家庭中特有的文化冲突。
日本华侨华人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因文化认同、自我认同等问题产生很多的困扰,他们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中的 “文化摩擦”、“文化冲突”,最初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层面:
第一,在日本社会中,因为是中国人 (即使是加入了日本国籍的华人,也很难会被认为是日本人) 而被另眼看待,有些孩子还有过被歧视和欺辱的痛苦体验与经历。
第二,来自父母方面的 “你是中国人必须要这样做”的压力。例如,要学好汉语、继承中华文化等。
第三,对形成自身的 “中国人”、“外国人”、“华侨”、“华人”这种立体形象的历史及社会不了解,他们对外部给予自身的这些称呼的意义也不能够深刻地理解。
他们生存在 “中国人”、“在日中国人”、“日本人”、“华侨”、“华人”身份的交错中,生活在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之间,生活在代沟的烦恼之中,生活在对自己身份、文化认同的苦恼之中。他们在 “自我”的形成过程中,在与日本人及其他族裔人群的日常生活交往中,有时感到一种自己 “既是中国人,也是日本人”以及 “既不是中国人,也不是日本人”的 “异种混合”现象。然而,在他们自我成长的过程中,这种现象中的 “中国人”、“日本人”的区分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个人的意志而选择,并且会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更会使他们之中的很多人成为具有 “多元文化身份的公民”。
日本华人子女中华文化意识形成的背景,除日本社会、学校 (关于中国的宣传内容) 等日常生活的大背景以外,还有一些华侨界的主要场所,包括:①正规的全日制华侨学校; ②周末中文补习学校; ③华侨社会的各种活动; ④华人家庭的传统文化教育。
二、研究框架与内容
本书研究在日本的华侨华人子女学习与传承中华语言和文化的状况; 考察不断受到来自家庭、日本社会、学校、媒体等各种相互交织因素的影响对他们文化认同、身份认同的困扰; 研究华侨华人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在日常生活和周围人的相互作用中,作为外来者、不同文化持有者被差异化后,他们为了消除差异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研究被来自外部的概念规定为 “中国人”、“日本人”、“在日中国人”、“华侨”、“华人”后,华侨华人子女自己本身又将怎样定位和置换;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接触状况下 “文化传承”与 “文化摩擦”的角度来考察华侨华人子女的成长过程; 研究中日文化接触中的 “文化摩擦”对华侨华人子女人生成长的影响、所带来的利弊及家庭教育所应发挥的作用。
研究对象是:①招收华侨华人子女的全日制正规华侨学校; ②华侨华人创办的周末中文补习学校; ③华侨华人社会; ④华侨华人家庭。
本书内容分为七章:
第一章,对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简要的历史回顾。在此基础上,对 1978 年以前赴日的老华侨华人及其子孙在逐渐适应异国环境,融入日本社会以及文化认同和被同化的过程中,如何坚守、传承中华语言和文化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第二章,对改革开放后走出国门的新华侨华人在日本社会的生存状况进行分析,揭示他们眷国思乡的情怀,以及为中国所作出的贡献。分析新华侨华人重视子女教育,加强和促进中文学习与弘扬中华文化的状况。
第三章,研究老华侨华人创办和经营的全日制华侨学校,在一百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如何坚持 “以侨助教,以教兴侨”的办学原则,坚守传承中华文化的坚定信念和刻苦自勉的教育实践,以及所取得的历史功绩; 分析全日制华侨学校的办学和教育特色,探讨学校发展的动力及面临的问题,研究全球化时代日本华侨学校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前景。
第四章,对新华侨华人创办的周末中文学校的教学特色、办学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并以日本最大的东京同源中文学校为个案,分析周末中文学校中华侨华人子女的中华语言和文化的传承状况,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第五章,对新华侨华人子女的中文学习状况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华人家长在子女的中文学习上所作出的努力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
第六章,论述华侨华人家庭教育中所取得的成绩和应改进的措施,通过对华人母亲和日本母亲教子观念、方法的比较,分析其中的共性与差异,论述了华侨华人家庭对中华语言传承与文化认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第七章,研究信守中华价值观的新华侨华人家长在文化传承与子女教育等方面所遇到的问题,探讨如何解决不同文化给子女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提出确保孩子能健康愉快成长的建议; 论述华人子女在不同文化、不同族群习俗的碰撞、冲突、互动融合之中,渐渐地走出文化认同、身份认同的迷惘,同时汲取优秀文化,显现 “视角越界”后,产生出崭新文化的生存状况。
1①王辉耀、刘国福主编:《中国国际移民报告 2012 No.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年版。
2 ②《约5 000 万:全球华侨华人总数首次得出较明确统计数字》,新华网,http:/ /news.xinhuanet.com/for-tune /2011-11 /30 / c_111206719.htm。
3 ①陈鹏仁:《日本华侨概论》,台北:水牛图书出版事业有限公司 1989 年版,第 21 页。
4 ②日本法务省在留外国人登录统计,http:/ /www.e-stat.go.jp/SG1/estat/List.do? lid =000001089591。
5 ③周宏:《每三个在日外国人中就有一中国人》,(日本)《中文导报》,2011 年 6 月 8 日。这篇文章中的人数是截至 2010 年年末入籍华人 120 343 人,笔者再加入 2011 年 3 259 人,因此华人共 123 602 人。
6 ④[日] 財団法人入国管理協会:《在留外国人統計》(2001 年版) 第 17 页。
7 ⑤孙辉:《日本被强制遣送外国人减少 违法滞留者逐年下降》,(日本)《中文导报》,2013 年4 月2 日。
8 ① 张石:《人才辈出:中日国际婚姻 21 年为日本贡献 7 万儿童》,(日本)《中文导报》,2009 年 11月 2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