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新媒体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
一、互联网诞生,开启人类大脑之门[3]
互联网也被称为因特网(Internet)。因特网前身是阿帕网(Arpanet)。1958年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正式提议下,美国国防部正式成立了高级研究计划署,开展阿帕网的研究项目。1969年10月29日,阿帕网开创了一种在计算机之间传送信息的全新系统。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基金会开始在军事领域之外推广计算机网络,兴建骨干网,向15 个设在高校的超级计算机研究财团提供数据传输服务。到1991年,因特网数量达到3 500 个;到1996 年,世界各国商业及其他机构建立了130万个局域网,拥有约1亿用户。[4]据美国调研机构Royal Pingdom截至2011年初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网民人数20.8亿。”[5]
2011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中国网民总数达到4.85亿,但是增长速度明显减缓。2011 年上半年网民增长率为6.1%,是近年来的最低水平。此外,微博用户从6 311 万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达208.9%。[6]
当今,人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处理各种政治、军事和日常事务。如,用电脑和手机浏览新闻、网上购物、视频会议、视频聊天、网上炒股、网上娱乐,等等。以往很复杂的事情,现在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做到。这正是杰弗里·斯蒂伯所说的,互联网技术开启了人类大脑之门的含义。杰弗里·斯蒂伯还进一步指出:“今天的互联网是大脑的复制品,计算机和微型芯片好比神经元(细胞体或计算单元);如同大脑有记忆一样,网站储存信息,网页间的链接形成了语义图;如同轴突和树突的作用一样,电话线将信息传输到各个区域。”[7]
二、新媒体使信息传播变得透明、迅速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让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它实现了所有人面向所有人的传播。新闻不再只由“正式”的新闻机构发出,传统意义上的阅听大众通过网络、博客、微博、论坛、手机短信等工具,可以很方便地与朋友分享自己每时每刻的生活,有时甚至可以让事实真相出现———如果他们愿意焙制新闻的话。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终将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比如可以使政治变得更加公开、透明。政府官员的日常行为、手机短信、上网发布的帖子以及邮件等都可能成为公共记录的一部分。信息传播的快捷以及新媒体工具的普及使得隐藏真相变得越来越难,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所说的,官员在互联网时代还试图“捂”住真相,无异于掩耳盗铃,“是比较天真的一种愿望”[8]。这也正是政府听取民意、满足公众要求的大好时机。政府能够运用新媒体等工具获知民众的想法、观点,了解他们所关心的问题以及他们对政府的满意度等,从而与社会更合拍,制定的政策能够切入问题的核心,使政府真正民主起来。
三、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其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多
新媒体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传播和互动,它们所具有的互动性、即时性、个性化及智能化等传播特征,不仅使人们更便捷地传递信息,而且使得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成为信息传播的参与者。如“天价烟”事件、“躲猫猫”事件、“我爸是李刚”事件等,网友通过手机短信、博客、播客、微博、SNS 网站、BBS 论坛、QQ等各种新媒体介质参与事件话题的讨论,带动了更多人关注事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这些事件的发展。
与此同时,新媒体正在成为人们的一种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人们通过网络不仅能够获取信息、发表意见、进行娱乐,也能够便利地进行购物(如淘宝网、卓越网、当当网等),同时可以利用QQ、MSN等进行社交活动。
新媒体如微博、博客、网络论坛等,虽然它们有些不是标准的新闻来源,但以多元信息的形式给人们提供了足够的可供选择的空间。如果传统的主流媒体关闭了大众需知的资讯渠道,那么通过新媒体的努力,这些资讯也能逐渐浮出台面。
总之,虽然新媒体的出现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谁也无法否认其带来的这种改变。这种演化会迫使各式各样的利益团体开始适应,包括新闻业。“新闻业的改变不仅仅必要,或许也无可避免。……如果新闻组织不与严苛的阅听大众携手赢得生存竞争,我们看到的新闻业将是难以尽数的宣传文稿,我们只能退回到那个站在肥皂箱上大发议论的年代。我们需要更好的媒介。”[9]当然,无论采用哪种工具和科学技术,公正、精确以及全面等核心价值依然重要。在某些方面,传统媒体仍然是新闻的把关人,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现代新闻业塑造大型的对话与提供来龙去脉的能力,至少会变得与收集并报道事实的能力一样重要”[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