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高等院校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准确性

新闻报道的准确性是指新闻报道能够严格地符合事实或真实情况。美国学者麦奎尔把新闻准确性界定为“报道与现实的吻合程度,或报道和其他可靠的现实版本吻合的程度”。

在新闻报道方面,普利策把“准确,准确,再准确”作为自己的格言。他声称:“你仅仅不发表失实报道是不够的,采取一般措施避免歪曲事实也是不够的……一定要坚信准确性对报纸来说犹如贞操对女人一样重要。”[1]新闻报道如果不准确,不仅会影响新闻媒介的公信力,而且会影响新闻媒介传递信息以及进行舆论监督的作用。

新闻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叙事能力上。叙事方式和叙事技巧对是否准确报道新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对新闻语言的阐述要准确

在一些新闻报道中,一些词句概念不明确、模棱两可,对事物的判断不恰当以及推理时的逻辑不清都属于新闻语言上的不精准。这些对于一篇报道来说,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会给受众理解新闻信息带来困难,甚至是偏差。因此,新闻的准确性在细节上,也体现为新闻语言的准确。例如,在法制新闻中,涉及监护关系的案件,“孩子”只能以“被监护人”称之,在法院判决生效前,对公安、检察机关处理的人要用“犯罪嫌疑人”的称谓,不可用“罪犯”等。

二、对新闻事实的表述要准确

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更不能以想象代替事实。这是新闻写作最基本的要求。很多报道正是因为在新闻事实的表述上有渲染和夸张成分,才导致新闻报道不真实。

三、对新闻事件过程和结果的表述要准确

这表现在对新闻事件过程的报道上追求完整、全面,在涉及根本立场、政策、方针时,要学会利用唯物辩证法加以审视,并且要紧扣大局和国家利益,这样才能作出正确的推理和判断。对于一些一时尚无法定性的事件,在结尾表述时要留有余地,不能说得太满而让后续报道处于尴尬的境地。

四、尽可能不用或少用修辞格

这里的修辞格主要指的是比喻和夸张。因为新闻是纪实的文本,为使新闻语言尽可能准确,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应尽可能少用或不用,而且这并不妨碍记者的文字表达。对于新闻报道来说,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用尽可能简洁、准确的语言传达出事实最重要的部分,如果使用比喻或夸张,可能会使事实产生偏差。

五、新闻的配图等辅助信息要准确

在现在的新闻制作中,为了给受众阅读带来便利,越来越多地配置了模拟现场图画、资料图片,还有针对网络新闻的3D动画制作,例如,腾讯新闻网针对“嫦娥二号”奔月制作的“嫦娥二号全程三维模拟”动画,能够让人如身临其境般地“观看”到“嫦娥二号”从发射塔上点火升空到返回地球的全过程。但是,由于配置这样的图片或动画需要涉及很多领域的知识,稍不注意,就会产生差错。

这是2012年1月30日《北京晚报》的一篇关于中国工人在苏丹被绑架的新闻报道,为了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新闻信息,报纸特意引用了一张地图和中国工人被绑架的模拟画面。这张地图标示的事发地点以原点标示,文字为“南科尔多凡州”。但根据地图标识的规范,“州”是一个行政区划,不能用一个点标识。并且最大问题是地图所标识的位置根本不是南科尔多凡州,而是北科尔多凡州首府欧拜伊德。[2]

图2-3 这张新闻插图能够与报道形成很好的补充与互动,但出现差错就让其效果大打折扣(图片来源:《北京晚报》)

此外,新闻准确性要求记者具有娴熟的叙事能力,不断丰富语言知识库,提高新闻业务能力。